2006年1月25日 星期三

國家公園裡的學術研究─呂理昌與魚路古道(下)

作者:廖靜蕙
與民生、產業、傳奇緊密結合
大油坑仍保存的採硫器具
魚路古道的歷史價值重於其他,每個不同時期的經歷,都可以說出典故。早期先民即透過這條捷徑聯絡金山到淡水、大稻埕,為出口貿易的絕佳途徑。從運送梅花鹿、硫磺、藍染、茶葉到水牛,它可以是藍染路、採琉路、茶路、柑橘路、牛路……,和當時的產業緊密連結。
17世紀,西班牙、荷蘭等強國都是「船堅砲利」,靠得就是煤礦和硫磺,而這兩種礦產都集中於台灣北部,這也是列強覬覦台灣的原因之一。
提到西班牙人,呂理昌說了一個故事。早期原住民非常的勇猛,對於入侵者嚴陣以待。曾有西班牙人船一駛進,船上士兵便遭萬劍穿心的記載。西班牙人為防被殺,於是便請神父與修女坐在船首以視善意。當時船進關渡時已為夜晚,天上突然出現極大的亮光,這批初抵台灣懷抱傳道熱誠的神父、修女,認定是神蹟出現,為了保護他們平安。
這片光源的形狀以及停留的時間,都被當時的神父清楚地記載,現在仍保存於菲律賓天主教道明會中。它引起的興趣,還包括是否為飛碟、外星人。這也形成台灣歷史另一個多元化的可能性。

2006年1月19日 星期四

國家公園裡的學術研究─呂理昌與魚路古道(上)

作者:廖靜蕙
陽明山國家公園小油坑遊客中心主任呂理昌(右一)是挖掘出魚路古道和為其命名的人。
國家公園蘊含豐富的人文、地理、生態等資源,因此吸引眾多學者進行各項學術研究。一提到學術研究,難免有艱深疏離之感,然而,部分熟為人知的國家公園典故或景點,也因為學術研究而發現很多故事,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此次,我們將透過呂理昌介紹陽明山國家公園明星級景點魚路古道的發現過程以及它背後訴說不完的故事。
重回歷史現場
「魚路古道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它背後蘊藏的豐富史跡。你能想像200多年前,麻少翁社人迎娶金包里社人就是走這條路……」陽明山國家公園小油坑遊客中心主任呂理昌是挖掘出魚路古道和為其命名的人。
民國72年文獻會舉辦一場耆老座談會,80幾位當地耆老齊聚一堂,他們的談話被仔細地紀錄下來。民國80年,當呂理昌調任為擎天崗主任時,便開始調查工作。他認為環境教育必須要回到「現場」實地探勘,而在他眼前就是一個歷史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