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紅火蟻防疫戰 我們打贏了嗎?

作者:廖靜蕙;照片提供:林宗岐
紅入侵火蟻(Solenopsis invicta) 的工蟻階級的攻擊先以大顎咬住入侵者,並以腹部末端的螫針將毒液注入攻擊物體體內。還記得紅火蟻入侵台灣時的恐慌嗎?那些被紅火蟻叮咬後如火灼傷般疼痛感,以及隨之出現如灼傷般水泡,經過報導的共同記憶是否還有印象?5年來牠或許已消失在媒體鏡頭前,但在台灣仍有18個鄉鎮的民眾持續與紅火蟻的戰役。
讓我們複習一下紅火蟻入侵台灣史。2003年9月第一通紅火蟻通報電話,揭開台灣紅火蟻防治序曲。2004年11月成立「國家紅火蟻防治中心」,隸屬於農委會動植物防檢局下,期能於三年內將其族群消滅90%以上。至2007年11月止,一共使用11億元經費、預估發生面積約5,738公頃,較原面積45,250公頃大幅縮減87.54%。紅火蟻防治似乎達到階段性目標,但是這樣夠了嗎?有沒有「紅火蟻防治的理想常態」呢?彰師大助理教授林宗岐說:「只要有一個蟻丘在,3年後就可能有100個蟻丘」。世界各國防治紅火蟻,尚無完全消滅的案例。台灣在紅火蟻防治上,是否能成為紅火蟻根絕的首例?或能控制疫情,得以全力防堵零星個案?還是始終跳著與紅火蟻的反覆舞步-未能控制疫情淪為消極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