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兩岸經貿與環境-給候選人的備忘錄

2008年3月21日,廖靜蕙綜合報導
2007年6月3日自由時報報導,福建廈門市大批群眾上街示威,要求當局取消台商陳由豪在海滄投資區興建生產有毒化學品對二甲苯(PX)的化工廠。顯示中國民眾環保意識抬頭,開始關心預防性環境保護。此事件絕非單一事件,以往為尋求低廉勞工以及環境條件而前進中國的台商,必須面對這個現象。選戰進入24小時倒數,兩組候選人膠著於兩岸經貿政策攻防戰,並以一中共同市場為決勝點,然而中國投資勞工、環境與社會條件正在改變,台灣總統候選人必須面對。
以往中國在環境要求、勞動工資的標準極低,在此條件下,生產市場價格低廉的產品;相較之下,台灣各項條件較為嚴苛、技術成熟、人力昂貴,製造出來的產品價格較高,造成市場不公平的現象。兩岸經貿一定會對台灣的經濟和環境造成衝擊,也是台灣總統候選人必須面對之議題。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能源政策,你看見了嗎?

2008年3月19日,廖靜蕙綜合報導
火力發電廠台灣要拼經濟、也要顧環境,能源政策具樞紐功能,具有平衡作用,牽一髮動全身。面臨能源逐漸耗竭,再加上全球暖化現象,能源議題更顯艱鉅。台灣絕大多數能源仰賴進口,根據經濟部能源局3月6日的新聞稿指出,台灣能源供給中,進口能源占98.3%,自產能源僅占1.7%。節約能源、再生能源的開發與運用更形重要。2008年,台灣人民即將透過選票,選出新任總統,領導台灣因應能源挑戰。兩組候選人在能源政策的表現如何?以下就「節能」、「再生能源」兩個面向討論。
能源需求需管控
馬陣營主軸「動員全民節能,邁向零碳城市」每年提高能源效率2%為目標、「低碳節能綠建築」、「零碳綠建築」;謝陣營推「積極節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工業透過製程改變或調整產業結構;交通則規劃大眾運輸著手;住家與商業方面,則從建築物的絕緣與通風、照明及空調需求著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認為兩候選人能源政策都寫得很好,但是不夠具體,易淪為口號。她期待兩組候選人能就目標、期程、方法以及如何回應未來能源變化著墨。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說不出口的秘密-核能是台灣的選項嗎?

2008年3月18日,廖靜蕙綜合報導
拉斯維加斯90英哩外的核廢料掩埋場。圖片來源:DOE 今年2月中研院發表《因應地球暖化台灣之能源政策-本院環境與能源研究小組給新政府的建議》,其中提及「由於目前沒有找到其他可行的替代能源,為達成減碳及穩定能源供給的目標,在確保核能安全及妥善處理核廢料的前提下,核四應照原訂計畫完工運轉,以核一、二、三廠延役且提高發電效率作為替代方案,並且考慮在既有核電廠加裝新核能機組,以善用稀有的核電廠可用土地資源。」等於發給核四廠一張興建准許證。
兩組總統候選人中,馬陣營積極表態擁核,表示將續建、甚至新建核廠;而謝陣營則提出須重新檢視「非核家園」的內涵,言下之意,非核家園也可以擁抱核廠。

2008年3月14日 星期五

農地休耕何時了?-農業政策大車拼(下)

2008年3月14日,廖靜蕙綜合報導
台灣糧食60%仰賴進口,大豆、小麥、飼料玉米皆因成本價格過高,而採取進口的方式,但遇到原產地價格飆漲,或遇天災人禍無法生產,台灣有無因應能力與策略?即使鼓勵休耕地轉作,也要負起規劃賣給誰的責任,以上種種現象,直指糧食安全議題需要被關照,卻未見兩組候選人提出相關的論述。
馬之平地造林不實際 未考慮具體做法與目標
馬拉巴栗造林地,林下自生苗木密集。吳東傑認為平地造林用意雖好,6萬公頃的土地規劃在哪裡、如何進行等問題提出質疑。其次,若未進行整體環境評估,是否造成生態浩劫,生物多樣性、蟲害防治、水土保持、農業生產棲地等,也須評估了解對環境的影響。
台大徐光蓉教授計算造林所能吸收的碳量,1平方公尺/公斤/年計算,和馬政策所提「8年內增加平地造林6萬公頃,……每年約可吸收二氧化碳220萬公噸,」有一段距離,並且吸收碳量也因樹種而有差異。另外,對於原耕地整地所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以及到哪裡找6萬公頃的土地,也提出質疑。

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農地休耕何時了?-農業政策大車拼(上)

2008年3月13日,廖靜蕙綜合報導
農村,是土地、水與人的有機組合小圖2007年底報導了幾個成功的案例,斗南鎮農會的「新佃農團隊」造就百萬年薪的「小地主大佃農」,於是「小地主大佃農」也成了馬陣營的政策之一;另外,50幾位農友成立「台灣稻農有限公司」,強調農民賣自己種的米以對抗糧商運作要刪除的糧食管理法第10條2項。面對台灣艱辛的農業處境,農民在困境中挫敗或成長,兩組候選人是否跟上腳步了呢?
候選人的第一課 看見農業蘊含的豐富面貌
積極推動有機農業的綠色陣線協會秘書長吳東傑說明農業的原則,世界的趨勢潮流都以農產品、生態、農村文化為主軸思考,從農委會的角色不斷改變就可出農業多元的可能性。英國設立「鄉村食品安全部」主要職責為鄉村社會、食品安全、生態環境。荷蘭還存在農業大學,傳授一般農業。
他認為兩組候選人農業政策缺乏病理診斷,政策看似以鈔票換選票,台灣農村正面臨人力老化、農村文化、生產環境沒有保障的情況。從政策內容看不到農業的未來,所以能兌現鈔票比較實際。溪底遙學習農園馮小非則直言,看不出兩組候選人對農業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