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三仙台BOT悄然簽約 原民愕然:事先不知情

促參條例 成東海岸完全開發手冊?
2009年12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圖片來源:Kovis攝東部海岸景點不斷BOT委託財團經營,繼2007年杉原海灘美麗灣飯店BOT、2009年七星潭BOT爭議之後,台東三仙台旅館區日前悄悄完成了BOT簽約儀式,部份居民聞訊深表錯愕,表示事先完全不知情,且質疑未釐清該地是否屬傳統領域即貿然簽約,並不合理。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為東管處)於23日舉行「台東三仙台旅館區興建營運計畫案」民間投資案簽約儀式。東管處企劃課承辦人員顏二琅表示,此地隸屬國有財產局撥給東管處運用,由東管處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以下簡稱促參法)第46條公告招標委託,並沒有原住民土地的問題。

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城鄉新風貌啟動10年 國內外學者:應以永續發展為最高戰略

2009年12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09「永續-河.海.城-綠色觀光行動共同宣言」儀式,(左起)金門縣長李炷烽、內政部營建署署長葉世文、行政院秘書長林中森、桃園縣副縣長郭蔡文、臺東縣長鄺麗貞共同宣示,落實在地紮根的綠色行動,促進城鄉風貌營造。內政部營建署自1999年起推動「創造城鄉新風貌計畫」,至今屆滿10年。上週五(11日)一場由桃園縣、金門縣以及台東縣共同舉辦的「永續──河‧海‧城──國際研討會」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中以三縣市所提的計畫為案例,邀請國際知名的生態與景觀設計專家講評。會中多位政府代表、學者專家都提及正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均同意嚴苛的氣候條件將打擊城鄉風貌,在計畫中應以永續發展為最高戰略。有別於三縣市代表信心滿滿的發表計劃,參與民眾則對資訊平台、與在地居民的溝通、配套措施,如綠色運具之實施存疑。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軍管60年生態祕境 後慈湖保育課題考驗縣府

2009年12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09年「永續──河‧海‧城──國際研討會」於12月10-11日舉辦,桃園縣以「大嵙崁綠色資產廊帶」發展縣內大嵙崁溪(大漢溪)沿溪的綠色觀光,因此於12月10日安排City Tour,帶領國外學者專家參觀桃園縣沿著大嵙崁溪重要景點,其中以「後慈湖」最具神秘色彩。與會者除了讚嘆此地豐富的物種,也不乏應對此地進行物種調查的主張。而開放後的後慈湖自然生態資源如何規範、維護、保持,也將成為縣府一大挑戰。
「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為「龍過脈埤」是灌溉埤塘。1950年起,列為軍事管制,至今約60年時間,整個自然生態未遭破壞,完整保留下來。做為戰時指揮所的後慈湖,因已無軍事用途,在2007年的時候由桃園縣政府接管,隨後開放此地。如今,後慈湖原始的風貌、自然景觀、生物多樣性與歷史價值,不啻為桃園縣既有的觀光產業再添一城。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縣市升格‧民主降格? 鄉鎮長改官派 考驗草根民主

2009年12月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北縣即將升格為新北市,高雄縣市、台南縣市、台中縣市幾個地區也即將合併。立院雖初審通過調整縣市、鄉鎮市區等行政區域的行政區劃法草案,但合併後究竟行政區域如何劃分、區長人選沿用現行直轄市官派或民選,卻遲遲未向人民交代。在兩大政黨只關心升格或合併縣市候選人提名之際,地方自治與民眾參與的基層民主究竟是向前邁步或限縮?
台灣綠黨於昨(7)日召開座談會,就合併縣市未來區長官派或民選延伸至台灣草根民主現況的關懷與討論。與會學者專家及現任鎮鄉民代表對於鄉鎮市首長官派或民選並無明確結論,但都一致認為要實踐草根民主,地方制度須完整,鄉鎮經費、權力應下放,並且資訊透明化,讓民眾能參與地方治理。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食品安全節節敗退 消費者須有所作為

美國牛肉開放與台灣健康風險衝擊座談會報導之二
2009年11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此次座談會除了討論美國牛肉進口的相關問題,也邀請了代表消費者的民間團體和實際付諸行動的學生代表,分享對政府目前進口美國牛肉的看法與建言。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常務理事黃淑德提到十幾年前,台灣在愛荷華州是大採購團,大量採購小麥、大豆,台灣加入WTO不到十年,糧食自給率降了6%(目前為30.5%),即使像日本高度工業化的國家,也努力達到40%的自給率,而這只是新進國家最低的限度。
黃淑德提到,台灣人民的飲食習慣被改變,就以牛肉麵而言,原在漢文化中,務農者是不吃牛的,而台灣的水牛是由荷蘭人引進,日本也帶入一批,都是為耕作用的。
牛肉麵本是中國北方畜牧民族的飲食文化,也與軍營駐紮有關,如今,牛肉麵成為一種政治圖騰不斷被推廣,台灣的飲食文化被夾在西洋化以及政治角力之間。 即使是從中國北方傳入的飲食習慣,在北京的牛肉麵,是一大碗麵上放著如台灣陽春麵上的三片牛肉,就叫做牛肉麵了,曾幾何時,台灣的牛肉麵的肉與麵比例變成相同。

說清楚講明白 美國牛哪裡不好了?

美國牛肉開放與台灣健康風險衝擊座談會報導之一
2009年11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十月,政府公告重啟美國牛肉進口談判,一時之間,群情激動。民眾對政府的信心跌到谷底,台灣國內的食品安全機制是否能保障民眾健康?在「對外說一套、對內做一套」的「三管五卡」1撇步下,台灣國民健康真能得到保障?
一場由綠色陣線協會與看守台灣協會陸續合辦的環境災難警世錄系列活動「美國牛肉開放與台灣健康風險衝擊座談會」,28日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701室舉辦,會中邀請各領域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就狂牛病疾病機制、健康風險評估與管理、WTO及貿易談判、食品衛生檢驗及動植物檢疫協定(Agreement on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簡稱SPS協定)、在地環境友善化農業等議題,演講、分享。與會人士皆認為政府在食品安全議題須廣納民意、資訊公開透明,在風險認知與溝通上貼近民意,重建民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西部首座無基改農區 苗栗苑裡85位農民響應

2009年11月25日苗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西部首座無基改農區於24日在苗栗縣苑裡鎮召開記者會、正式揭牌,農友們在「有機稻場」的體驗田割出台灣地形之稻田圖騰,並插上反基改旗幟,表達台灣農民拒絕基改作物的決心,不但為消費者健康把關、守護台灣西部重要穀倉,並與國際潮流接軌。
這是繼2008年花蓮縣富里鄉之後台灣第二個無基改農區,在西岸農地不斷被科學園區侵占節節敗退之際,不啻為令人提振的好消息。此外,山水米契作農友更於今年種植出冠軍米,證明有機、無基改農業也能種出質量皆優的稻米!
山水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契作農友共85位農友、面積高達120公頃是台灣西部最大的無基改密集農區。山水米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葉淑蕙強調要能在國際掙得一席之地,無基改污染的稻米是首要。她提到日本商社來台洽購500噸稻米,第一個提問就是「是否為基改稻米」,顯示台灣無基改稻米充滿商機。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替流浪動物投票 立委呼籲:管理作業應透明化

2009年11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動物無選票,因此要由關心的人類為牠們投票。」政治人物怕得不到選票,做事以選民的喜好和自己的利益為基礎,原本應該扮演「專家」的角色卻蕩然無存。本該以生命為本的施政,或至少要能依據法律行事,卻挑著做。因此,在17日發起的「為動物請命」中,主辦單位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便不斷地呼籲有良知的選民,要為動物投票給尊重生命、法律、支持動物保護的縣市首長候選人。
沾滿血腥的制度
綠黨召集人張宏林說,原以為台灣第一次有動物姓氏的總統,會提升台灣的動物福利。他形容台灣流浪動物的處境,是「雙手沾滿血腥」的作為。政府既然能釋出「消費卷」,他建議也該給動物「福利卷」。「為動物投票」,他呼籲各政黨提名有動物權概念的候選人。
當天請命會場一度傳來激動的哭喊聲,原來是一位從中國嫁過來的女士,不忍心看到台灣流浪狗的處境。她哭著說,台灣這麼有錢,她卻從中國來拯救流浪狗……台中市自從動物留置所發生狗吃狗事件被動保團體揭露後,立刻撤除留置所,並改善收容業務,台中市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以此為例,鼓勵全民督促地方政府,改善動物處境。

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動保團體施壓 行政院同意年底設動物保護處

2009年11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繼4日揭露台灣流浪動物收容處境,兩週來,基於「動物沒選票,縣市首長顯然『無動於衷』」,全台104所動物處置所裡收容的流浪貓狗仍時時刻刻處於飢渴、身心的痛苦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於今(17)日上午於行政院門口發起「送行政院『照妖鏡』」,「請行政院解除制度虐待動物的『妖』」請願活動,要行政院召開「縣市首長會議」,要求縣市首長即刻改善動物福利現況。
來自全台31個動保團體聚集,手拿代表不同信仰立場的標語,全力支持成立動物保護處。並以行動劇諷刺錯誤的制度殘害生命。立委田秋堇、李慶華到場致詞,對於政府虐待動物表達不滿,並與10名代表進入行政院請願,政務委員梁啟源代表接待,並同意於年底完成動物保護處籌設。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流浪動物與尊重生命

作者:廖靜蕙
照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關於街貓浪犬,我們以為有了動保法之後,王子公主便過著幸福的日子了。於是我們閱讀《馬力與我》、《再見了!可魯》,讓歡笑與眼淚齊飆。
隱密的罪惡
然而,你知道台灣有「動物留置所」這種地方嗎?你知道你所屬縣市的動物收容所在哪嗎?台灣《動物保護法》立法邁入第12年,雖然法令清楚寫著要設專責的單位負責流浪動物保護,但透過動物社會研究會三年來的調查,流浪動物在全台(除了台北市),仍任由清潔隊任意捕捉、就地安置至死,牠們不是被視為有價值的生命對待,而是掩藏在細緻的行政運作下的怨靈,求生不得求死無門,在饑餓、口渴、陳年糞便與同類虐殺的威脅下,極緩慢、痛苦的步入死亡。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驚爆動物收容真相:吃糞便、癱瘓… 立委:等同凌遲至死

田秋堇:動物保護法實施12年 竟是一場空
2009年11月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各地留置所之現況。11月4日是台灣《動物保護法》邁入第12年的日子,在此同時,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表了一份「台灣『奇蹟』--從生命到垃圾」報告(〈台灣流浪犬貓捕捉、收容、留置調查報告「摘要」〉)及網站完整體檢《動物保護法》12年來台灣流浪貓犬的現況,針對全台326個縣市鎮,捕犬、留置、收容流浪犬貓現況進行大規模的訪查,發現全台326鄉鎮有104所於法無據的「留置所」,任由清潔隊捕捉回來的貓狗在髒亂、沒有生存條件的環境,任其死亡。
立委高志鵬形容指責,這是「凌遲至死」。田秋堇立委認為《動物保護法》的努力根本是一場空,台灣舉世聞名的流浪犬貓,是孩子「硬心腸」的教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並提出七點訴求,並表示不排除動員抗議執法不力、虐待動物的大規模行動。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留住種原 保存明日的燦爛

作者:廖靜蕙;審校:李玲玲(台大生態學暨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進入農試所種原中心的「中期」貯藏庫必須穿上厚厚的冬衣,這裡種子的保存期限是30年。圖片來源: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官網炎熱夏天午後的台灣霧峰,有幾位身穿厚重保暖衣物的工作人員正在分裝手上的種子。這裡是台灣種子庫存心臟部位──農試所種原中心的中期貯藏庫。農試所種原中心技佐魏趨開帶著採訪人員更往裡走,推開一道厚重的門,身著夏衣的隊伍,被迎面而來的寒冷逼著打哆嗦,不到幾秒鐘便不得不告退。這寒冷至極的空間是「長期貯藏庫」,室內溫度:-12℃,相對溼度:30%,有如極地的環境,收藏耐貯型種子,保存期限最長可達50年。
隨著全球氣溫逐年升高,物種存滅面臨嚴峻的考驗,每年都有物種繼續消失,種子保存有如一場與時間的競賽。世界各國努力效法挪亞造方舟留住物種,台灣則有農試所種原中心,為作物的未來儲存生機! 

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

【牛專題】人文‧地形篇

作者:廖靜蕙
台灣有些地名跟地形有很大的關聯。台灣地形諸多崎嶇,除了有高大的山脈之外,即使在平坦的地方也會有些小起伏,這樣的微地形影響到人們的生活,更影響到了地名的形成。例如地名中的「崙」代表山丘、「湖」指較為低窪的地方、「埔」是一片平坦的地方、「港」是靠海或傍河的地方。再加上在台灣居住的人們有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等等,他們對於同樣的地形各有不同的習慣稱呼,也因此豐富了地名的面貌。例如,「崙」和「墩」是閩南人的用詞,所以這類的地名通常都出現在閩南聚落。
此外,有些地形因酷似動物獨特的形狀而得名,例如:墾丁國家公園內的貓鼻頭像隻蹲伏的貓而得名;宜蘭外海的龜山島貌似海龜而得名;鯉魚潭為花蓮地區最大的一個內陸湖泊,因其隨侍在側的山岳狀似鯉魚而得名;台北縣鶯歌則因此地山上有一塊突出的岩石,其形狀類似鷹哥。位在新竹縣寶山鄉的虎頭山,高起的部分形狀像虎頭而得名。那麼和牛有關的地形有哪些呢?讓我們好好研究一翻吧!

【牛專題】科學‧暖化篇

作者:廖靜蕙
提到全球暖化,多年來人類將焦點集中在工業密集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直到近十年來,才將焦點轉移到畜牧業。而體積龐大、集約飼養的牛,更首當其衝。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06年的報告,畜牧養殖業排出的溫室氣體,超過了小轎車和越野型休旅車的排放量。紐西蘭原為《京都議定書》的模範生,卻因畜牧業而跌一跤,為此,紐西蘭甚至課「放屁税」!哇,聽起來似乎很不人道,說起來,似乎都是牛的錯。
不,這都是因為人類太依賴牛隻了,例如美國飼養的牛隻,遠遠大於國民所需,這引發了一些道德與人道關懷,因為很多貧困的國家甚至吃不到這些家畜所吃的作物呢!不過沒關係,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專家投入研究之後,發現改變牧草品種以及打一種預防針,將可改善甲烷排放的數量;除此之外,少吃肉、減產牛隻,會是個明智的辦法!牛糞既然無法避免,能拿它做什麼呢?越來越多聰明的農人拿它來發電,額外賺了一筆錢喔!
畜牧過程中,一些會反芻的動物,如牛、羊、鹿等,牠們呼氣、放屁或打嗝,都會排放出大量的甲烷。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對由人類引起的溫室具有第二大影響力的氣體。畜養每頭牛一年所排放的甲烷等溫室氣體相當於一輛汽車跑7萬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若以全球計算,10.5億頭牛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更是驚人。

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牛專題】科學‧食品加工業篇

作者:廖靜蕙
沒辦法生產乳汁的公牛,當肉牛養。2009年一開始,「牛轉乾坤」之聲不絕於耳,好像牛能帶來莫大的運氣似的。想想人類對於牛的依賴程度有多高,一頭牛可以耕田、搬運、生產牛乳;死後將它解體,製作成各式牛排、肉塊、碎肉,端上我們的餐桌;骨頭可以熬湯、磨成粉添加於動物飼料中;牛皮還能用來製作成民生用品。看看你身上有哪些地方正披戴著牛製品?全身都「有用」的牛,如果能改變運氣,應該第一個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吧?

牛的身後事

人類對於牛隻的依賴成如此之高,因此照顧牛隻上,原應更謹慎。但隨著密集的飼養環境以及低成本的飼料,使得牛隻生活在骯髒的環境,備受疾病感染威脅。為了人類各項需要,牛隻被侷限在人類的農場,密集飼養為產生肉、蛋、奶、毛皮或勞役目的的動物,牠們被稱為農場動物或經濟動物以區隔身分。牠們有五官大腦、知覺複雜而能思考,卻每天成群地面對被屠殺的恐懼及疼痛。 
當一頭牛被殺之後,首先便是包裝成牛排、肉塊;切剩的肉渣蒐集起來,加上脂肪,混合做成碎牛肉,進入食物配銷系統。牛皮在割除後,被賣給皮革鞣製公司,用來製作牛皮沙發、棒球手套、牛皮鑰匙包、玩具、書包、公事包、牛皮筆袋、皮鞋、皮箱、皮帶、錶帶、坐墊、裝潢材料、衣物、足球等產品,是價值最高的副產品。而從肉類處理加工廠出來的東西,包括了內臟(如腸子、不可食用的器官)、頭、骨、血及其他廢棄物等,全部都進入油脂提煉廠。油脂提煉廠把這些本來沒人要的廢物變成有用且有利可圖的商品,如肥皂、黏著劑、人造象牙、明膠、鞋油、釦子、香水,以及小提琴的琴弦。

【牛專題】人文‧地名篇

作者:廖靜蕙
牛是農業時代重要的主角,加上其體型輪廓在視覺上辨識度高,在台灣很多地方喜歡以牛命名喔!這反應了以農為主的農村景觀。牛對於台灣社會象徵著堅忍實幹、沉默老實等正面的意義與價值,是友善的夥伴,以牛為地方命名,感覺是不是很親切呢?看看有哪些牛地名你聽過,例如台北大稻埕的牛埔仔街?還有這一串地名,牛埔、牛埔仔、牛埔厝、牛稠、大牛稠、牛稠仔、牛稠埔、牛稠嶺、牛稠頂、牛稠溪、牛稠港、下牛稠、赤牛稠、牛欄、牛欄埔、牛欄河、大牛欄……都是與繫牛場有關連的古地名;另外,牛眠、牛埔、牛角坡、牛頭山、刣牛坑、牛氳堀、牛寮、牛角溝、牛舌埔、牛挑灣……你都能望字生義嗎?以下舉幾個以牛命名的地方,測試一下你的「牛常識」,或許你也可以加入考察牛地方的專家行列喔!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牛專題】科學‧牧場牛的故事

作者:廖靜蕙
牧場的牛。(圖片來源:環景網)嘿,你是否曾在週末假日帶著家中的兒童,到過牧場看草場上一群群漫步吃草的牛,感覺賞心悅目;特別是看到剛學步的小牛,甚至期待抓一把草餵食牠們,口中喃喃唸著:「好可愛喔!」但是你知不知道這群牛可能不久後就成了你餐桌上的食物,而小牛可能是剛滿月正可愛,吸引遊客的目光、用來當乳牛的我以及我的族類?現在讓我來告訴你「牧場上的牛」,我們的故事吧!
我是一頭荷蘭牛(Holstein),而且是頭母牛。我的家鄉在荷蘭北部,可是你現在在台灣也看得到我,因為人類要我的奶,便把我改造成產乳動物,並且稱我為「乳牛」(dairy cow),其實沒有任何牛生來就能盛產牛奶的。雖然我們並不喜歡在炎熱的地方生活,在台灣卻有11萬頭我的同類。根據統計,一頭600公斤的母牛每年能產生6000公升以上的奶與一隻40公斤的小牛,持續約三年的時間;而養一隻閹肉牛,卻需要1.5年才能產生350公斤的肉。我們的辛勞或付出可想而知。
我出生幾小時內就永遠無法再與我母親在一起,牧場為了讓我媽媽能專心替你們產奶,我只好當孤兒;我們都是女生,並不是沒有兄弟,而是因為我的兄弟不受酪農歡迎,出生後大多面臨撲殺或當成閹牛、小牛肉飼養。在牧場上,我看不到我的父親,牠們可能在美國、澳洲、加拿大,酪農養牠們只為取精液,然後運送到台灣,透過人工授精的方法讓我的母親懷孕。聽說這樣的優點在於農民不必飼養公牛,而且能夠保證生產出來的小牛質量良好。

2009年1月25日 星期日

【牛專題】科學‧水牛的心聲

作者:廖靜蕙
【牛專題】科學‧水牛的心聲;圖片來源:台灣原畜產種知識庫。我是一頭牛,為了幫助人類了解我的重要性,進一步來說,我不但是牛,還是一頭水牛。我有一對長而向後彎曲、有如新月狀的長角,我的皮很厚、皮毛稀疏,毛色是深黑青灰色,因為我的蹄大而且平整,走在水田或沼澤時不容易下陷,因此適合在水田中工作。我的祖先是明末清初,從華南沿海一帶「移民」進來台灣,差別在於我們不是出於自願。我們只要有草就吃、身體強壯、抗病力強、性情溫和,又能適應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在當時農業社會,我們是主要勞動力的來源。不過這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我們水牛在台灣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我還沒一歲的時候便到了主人家中,一歲左右主人用一片鋼鑽過我的鼻孔,穿過一個環以方便駕馭我,所以台灣人有句話說什麼,要控制一隻牛就要先抓住鼻子,就指我鼻子上的這玩意兒。套上鼻環之後,我就成了「上班族」囉!
我的主人每天早早便起床到田裏去了,這時候天剛亮,田埂上只有我和他一步一步前進,有時候他會和我講話,講天氣、講米價、講農會的誰誰怎樣怎樣,然後用樹枝輕輕拍打我的背部。田裡的工作四季分明,在播種之前,要先整地,拖著犁翻土,接著幫主人以「割耙」搗碎田土,之後還用「耖」弄細土塊或等田土濕了之後踏碎石塊,使地平整,然後又拖著「磟碡」,讓我的主人以兩腳在上面前後踩踏,壓埋土塊、雜草,將田地整平成軟泥,一塊土地便成為了農地,我的主人就可播種耕田了!當稻田上軌道之後,我的工作告一段落,直到收割時期,我又派上用場了,我這時的功能就是拖著載滿稻穀的拖車去碾米,最後到農會賣個好價錢,讓我的主人家有錢支應日常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