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9日 星期五

2010前瞻:西部開發仍守舊 無法永續賺錢

保護生態才是王道 台江國家公園將成典範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報導:廖靜蕙
2010年台灣的山海環境將面臨諸多壓力,不管是科學園區或國光石化、台塑大煉鋼廠、彰化火力發電廠等工業開發,勢必影響西部人民的生活,這種改變是好是壞?西部的開發,真的會發?相對的,由地方政府主導的台江國家公園劃設,則是另一種發展思維的對照。政府相信開發會為帶來台灣光明前景,真得如此嗎?

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2010前瞻:守護環境 從建立綠色消費觀開始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報導:廖靜蕙
以「永續的生活方式」因應全球暖化,綠色產品以及綠色消費是最Smart的選擇。而「無消費日」破除消費迷思,其實透過對的消費行為,是可以改變對環境的態度,友善環境。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林朝成:綠色消費是對環境友善的方式,消費者應從產品的原物料、生產、運送、使用、廢棄物回收等,從生到死,所謂的「生命週期」的過程充分了解。
例如產品的原物料是否來自對地球環境友善的栽作方式或開發;生產過程是否符合安全排放標準;使用起來是否對人體健康;運送過程是否耗能。

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跨機構救治有功 中箭熊鷹痊癒重歸山林

2010年1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戴上衛星導航GPS發報器的熊鷹烏來。圖片來源:林務局一隻受傷垂死的熊鷹,在深山裡苦苦掙扎度過5天的時間,被巡山員發現之後帶回台北市立動物園救治。接近一年半時間,經過八個單位接力分工,完成救治及訓練,這隻原本只有1.6公斤的幼鷹,已長為成禽,昨(25)日回歸山林,找回屬於熊鷹的生活!
這隻名叫「烏來」的熊鷹(赫氏角鷹 Spizaetus nipalensis Hodgson),屬一級瀕臨滅絕保育類動物。2008年9月在烏來山區由林務局巡山員發現遭十字弓射中胸口傷重倒地,在林務局協調下,經台北市立動物園獸醫師用心治療,並先後送至北縣石碇鄉小格頭、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訓練捕食、飛行以及謀生能力,經評估已能回歸野地生活。
熊鷹是台灣猛禽類中體型最大者,體長約為72-80公分。主要分布在台灣主要南部與東部中高海拔原始闊葉林或針闊混合林內,北部較少見。而台北縣廣興一帶,賞鷹者曾看過熊鷹,意味著生態系好轉,適合熊鷹生存。師範大學教授王穎表示這在人口密集的台北市近郊尤其難得。他分析可能是因民眾對動物福利關懷以及政府推廣生態旅遊、積極推動保育工作,週邊又有國家公園,再加上環保意識抬頭,民眾知道要農藥減量,因此帶動水、空氣、植物整體改善,棲地逐漸恢復完整。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蘇花運輸政策不明 花蓮人要資訊公開易懂

2010年1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花蓮壯闊的海岸景觀是吸引遊客的一大賣點。(照片來源: 李育琴攝)蘇花高轉為「蘇花改」後尚未環評,環保署先行於19日下午召開諮詢會議,邀請地方代表、環評委員及公路總局等相關單位聽取各方意見。地方團體與花蓮當地代表皆肯定環保署及交通部回歸源頭、從零開始的作法,但也質疑經建會及交通部未派員出席。地方團體認為2008年蘇花高環評被退乃因「上位計劃」未明,建議交通部或經建會多舉辦類似的諮詢會議,才能從源頭解決爭議。
公路演變史:從對立到多元思考
無論蘇花高或蘇花改(台九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所指稱的不只是台9線蘇花公路路段之間公路修繕的形式,更大的意涵是解決花蓮人聯外以及區域內交通運輸,然而這個議題卻因政治因素被操弄成「要」或「不要」、「花蓮人」或「非花蓮人」等二元對立選項。隨著花東永續需求高漲,「蘇花高」逐漸演進為「蘇花替代道路」,而今則進一步為「改善計畫」。在交通部從零思考前提下,使得蘇花公路的意涵更多元豐富。諮詢會議現場,公路總局即提出「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短改善計畫」,研議中的五個替代方案及比較。 

北市動保處掛牌在即 街貓TNR也要破除區里界線

也許繼續流浪 卻不必然被撲殺
2010年1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貓也要會看門牌
台北市一共有449里,目前有40幾個里與民間團體攜手進行街貓TNR(英文trap捕捉、neuter結紮、release放養的縮寫)方案,在這些幅員內結育後的街貓,捕犬隊不會捕捉。而以外的貓,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南港區有民眾自費為街貓TNR,同樣剪了耳朵做註記,仍然被捕犬隊視為一般流浪動物處理,帶回收容所,面臨撲殺的命運。街貓的生存法則完全由人類按照地域決定,踏錯鄰里,可能一腳踏入死亡線,這種兩極的命運,連市議員李文英都不禁要為牠們叫屈,「街貓看不懂門牌呀!」
主持人李文英市議員,說明公聽會目的。圖片來源:李文英服務處。這種「一貓兩制」現象該如何化解,街貓節育TNR計畫成效又如何,未來該如何走下去等等問題,在28日台北市產管局動物保護處(以下與現行的動物衛生檢驗所皆簡稱為動保處)即將掛牌之前,幾位市議員決定先來個徹底檢視!台北市議員李文英、周柏雅、許淑華辦公室與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於21日假台北市議會聯合召開公聽會,除了邀請TNR志工、動保團體及市府相關人員,還請到非TNR實施區域的請願民眾報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討論,歸納出三點結論:未來動保處需提出「全市街貓TNR宣導、推動和研考執行計畫」以及研擬「北市犬貓寵物源頭減量方案」,並確保TNR執行過程兼顧動物福利和獸醫專業倫理。

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消失30年 台灣狐蝠現身龜山島

2010年1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覓食中的台灣狐蝠消失近30年的台灣狐蝠,2006年在宜蘭縣龜山島發現之後,至今仍活躍在島上。農委會林務局、台灣哺乳動物學會和台北市立動物園共同合作組成的研究團隊,在經過2009年一年的追蹤調查,發現龜山島的台灣狐蝠相當活躍,且族群數量也算穩定。長期消失在台灣版圖的台灣狐蝠重現龜山島,象徵龜山島在自然環境的維護與保育有成;而台灣狐蝠的保育,還需要漫長的路要走,林務局表示,台灣狐蝠數量仍未達足夠的數量,因此請民眾小心呵護!
台灣狐蝠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蝙蝠,為台灣特有亞種,雙翼展開可達1公尺長,體型、飛行方式與活動時間,飛行在空中,往往讓人誤以為是夜鷺。主要棲地在綠島以及東北沿海,但因1970年代興起的寵物飼養風潮,引發大量捕捉,讓台灣狐蝠的數量急遽下降,以至於30年來,幾乎沒有人在野外發現牠們的身影。
台灣狐蝠的習性和一般人所想像的蝙蝠不同,並不會發出超音波,也不居住在洞穴中,而是棲息於樹上。農委會林務局技正林華慶也提到台灣狐蝠在熱帶海岸具有拓殖的重要功能。狐蝠主要以果實、花朵和嫩葉為食,又稱食果蝙蝠,牠們排出的糞便有助於傳播種子,也是熱帶海岸地區重要的植物授粉者。

2010年1月13日 星期三

雙拖網大小通吃耗竭魚源 環團要求立即停止使用

假藉學術之名真捕魚 雙拖網耗竭魚源
2010年1月1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雙拖網網目小,大小魚無處可逃,同歸於盡,台灣白海豚首當其衝。1月11日在德國柏林正式啟動「國際生物多樣性年」,在此同時,正是台灣12日上午10點,以台灣媽祖魚聯盟(聯盟)為首的代表約70多人聚集在行政院門口,高呼抗議政府「竭澤而魚」,喊出台灣要「白海豚」,要求政府全面禁止雙拖快速網漁船、凍結漁業署預算。現場演出行動劇,諷刺黑官為了賺錢,想出學術研究的名義,將大小魚類,連同白海豚「一網打盡」,枉顧海洋生態。立委田秋堇以及民間團體代表陸續發言,聯盟代表文魯彬說不知道政府為何同意這件事,在國際間絕無僅有,但仍然給政府機會答覆。
由於雙拖漁網網目非常小,撈上來的魚,無論大小,全都喪命。大多數的魚來不及長大,導致近海魚源枯竭,連帶影響近海漁民生計。聯盟質疑,若要「實驗研究」1艘船就夠了,42艘等同變相開放。此外,42艘船以高雄市籍漁船為絕多數,卻只開放台中以南高雄以北的海域,卻不包含高雄海域,懷疑有不當壓力介入。

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

【十年環境回顧】環境局勢危急 全民總動員從「人民」變「公民」

2010年1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環境十年來變化如何?昨(10)日舉辦的「海陸空三面包夾.十年環境警訊!」記者會中,受邀與會專家分別針對海陸空領域提出警訊。環保聯盟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王俊秀形容台灣環境已達發出「病危通知」的地步,而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陳麗淑則認為應落實「海岸零損失」政策,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負責人、氣象主播彭啟明則提醒天災之不可避免,民眾應發展適應能力。
左起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陳麗淑、台灣環保聯盟會長/清大社會系教授王俊秀、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陳曼麗、氣象主播/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負責人彭啟明、立法委員田秋堇
座談會是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陳曼麗主持,她提到去年台灣莫拉克颱風來造成八八洪水,之後又遇到乾旱缺水的問題,有如全世界的縮影。台灣四面環海,和邦交國同是島國的吐瓦魯一樣,因全球暖化而面臨滅島危機。台灣不管環境惡化或人為災難,都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最近媒體報導台灣少子化的問題,是全世界生產率最低的國家,這樣的現象,以自然觀點來看,當棲地被破壞時,物種無法安身立命,也會受影響而無法產出下一代。人類的處境不也是如此嗎?

2009十大環境新聞出爐 八八水災、哥本哈根會議分占鰲頭

2010年1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09年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出爐了!歷經短短十天網路票選,共3960人次參與投票,八八水災、奧戴辛、美牛談判佔據台灣前三大環境新聞;哥本哈根會議、島國遷國、澳洲小鎮禁用瓶裝水則為國際排名前三大。此次投票人數是活動創辦以來參與人次最多的一次;而從八八水災及COP15獲票數,顯見民眾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已經發酵,環境議題不再是隱藏或邊緣的話題。
回顧2009年無論在台灣或國際,都是驚心動魄的一年,狂野的氣候造成各地的水災與土石流,讓環境災難不斷盤旋新聞版面。台灣由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暴雨造成「八八水災」,不但創下單日降雨量百年新高,並釀成重大傷亡,影響層面更甚十年前的921地震。人為的全球暖化以及造成的災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更突顯每年由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召開的締約國會議的重要性,特別2009年是《京都議定書》失效期前三年,因此在哥本哈根召開的第15次締約國會議(COP15),更深具意義。由投票結果顯示,即使台灣不是締約國,對此項會議的重要性仍殷切關心。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台灣早已置身其中。

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

墾丁海域發現新花瓣蟹 窺見海洋生態多樣性

2010年1月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日前發表海域內的新種類螃蟹「新花瓣蟹」(暫名),這種螃蟹外型可愛、迷你,猶如熟透的新鮮草苺,超級「卡哇伊」,是由海洋大學何平合博士所率領的團隊於2009年6月發現的。小小一隻螃蟹,見證台灣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長期於墾丁海域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何平合說,台灣在海洋自然資源的調查研究還可以再努力。

外型可愛、迷你的新種「新花瓣蟹」
墾丁海域蘊藏豐富的自然生態,甚至還有很多人類不知道的物種。2009年6月外籍漁船可倫坡.皇后號從日本返國途中,因颱風被漂打至七星岩,最後在佳樂水擱淺,因此啟動了墾丁長期以來的生態監控機制。負責「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長期生態研究計畫」的何平合,因此發現了有如草苺般可愛的「新花瓣蟹(擬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