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特稿】台灣獼猴:殺或保育?

2011年3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獼猴。圖片來自:維基百科。隨著採收季節的來臨,野生動物偷食農產品造成農損,使得農業與保育的兩難再度浮上檯面。住在台東縣成功鎮的宋老爸今年76歲了,種了20幾年的臍橙,卻因台灣獼猴而展開臍橙大作戰。宋老爸除了養2隻狗、一天3至5次隔一柱香時間的鞭炮巡禮,再加上加高的網子當圍籬,全都讓猴子一一破解。後來縣府雇工驅趕,有效期限仍只限縮在日間。

唯有趕盡殺絕

宋老爸接受獼猴造成的農損,繼續發揮想像力與台灣獼猴鬥智鬥志,但多數的農民卻力倡撲殺造成農損的台灣獼猴。農民認為獼猴數量太多不該列為保育類動物,並視《野生動物保育法》為惡法,受此限制無法保護自己的收成。
台東縣東河鎮農會總幹事葉富山堅持猴害無法處理,只有撲殺一途。他還說中國某省開放觀光客生吃猴腦,如果政府同意開放,不但可以解決猴害,還可帶動觀光產業。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捕犬業務回歸不同調 環署協商未果

2011年3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本圖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台灣《動物保護法》上路13年有餘,島上動物福利未受保障,流浪動物越抓越多,數量眾多的人道撲殺仍未有效降低流浪動物的發生。繼1月,監察院對行政院農委會提出糾正文,立法院也提案凍結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垃圾減量工作經費,要求落實人道捕犬精神。
由於事關全台垃圾業務經費,環保署遂於25日召開「研商地方環保機關協助執行捕捉流浪動物事宜」,農委會、動物保護團體及地方環保及農政單位皆出席參加,但縣級捕犬業務委由鄉鎮市公所的清潔隊員負責,卻沒有代表參加。會議仍以撇清責任為重心,農政機關與環保機關各自表述立場,沒有對焦。會議不僅不了了之,主席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賴瑩瑩甚至未公布會議結論,具體做法更付之闕如。
台灣雖有動保法,源頭管理以及實際的捕捉業務卻由不同單位負責。因犬隻身形較大,常為民眾申訴捕捉的對象,因此流浪動物捕捉以捕犬為大宗。負責動保業務的農委會畜牧處動保科技正鄭祝菁表示,捕犬業務由清潔隊員負責有其歷史淵源,他舉1999年之前省政府相關法規,明訂捕犬業務由環保機關負責。

2011年3月25日 星期五

垃圾處理政策定調:資源循環零廢棄

2011年3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我們日常隨手製造的垃圾,雖然做好垃圾分類,但是送進垃圾車後,最後的處理仍大費周章。基於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的浪潮襲捲全世界,從源頭減少垃圾、資源回收之外,將資源有效循環利用,逐步達成全回收、零廢棄的目標也成為台灣的重要政策。
一般習知以掩埋場或焚化廠作為垃圾的最終處置,但民眾都不願意與掩埋場或焚化廠為鄰。
依據環評法第26條及政府政策環評作業辦法規定,主管台灣垃圾處理的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廢管處)應制定應實施政策環評9項之1的「廢棄物處理政策」,近日廢管處公告細項之一的「垃圾處理政策評估說明書」,並於24日召開公聽會。
針對此細項政策,廢管處提出「焚化廠轉型生質能源中心」及「垃圾掩埋場挖除活化」兩項政策環評策略,並提出各7大項21細項的評估標準。若政策環說書通過審查,未來各縣市垃圾掩埋場及焚化爐應朝此方向發展。
廢管處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撰寫環說書,將垃圾的內涵排除了事業廢棄物(事廢)、糞尿及動物屍體。但包含農林廢棄物,包括廢棄之林木、稻草、殘禾等。

為地球降溫 環團邀全民326關燈1小時

2011年3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由荒野保護協會今年再度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2011 Earth hour 地球1小時」,與全球130個國家、750個地標同步於3月26日晚間20:30至21:30關燈1小時。包括總統府、台北101等知名地標皆已響應,許多學校與社區也將以行動為地球降溫。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說:「今年的口號為『GO Beyond the Hour』,鼓勵社區民眾,每天用10分鐘的節能行動來超越這1小時」。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社區綠帶護地球 全民種植故事樹

2011年3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千里步道籌備中心與國泰慈善基金會合作的「一村一林徑,串連社區綠帶 」計畫啟動,各界代表拍照留念。圖片來自:千里步道籌備中心。由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千里步道)與國泰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的「一村一林徑,串連社區綠帶」計畫,昨(21)日正式啟動;這項結合種樹減碳、生態旅遊以及社區營造的計畫,期待透過社區「故事樹」的種植與認養,達到「步道變綠道」以及社區綠帶串連的目標。
帶動旅人到偏鄉 創造故事想像的空間
千里步道表示,此次「一村一林徑,串連社區綠帶」將與全台10個社區合作推廣種樹,並推出主題式生態體驗工作假期「來去農漁家住一晚,種樹體驗小旅行」,安排具有社區特色之深度遊程;並推出「農漁村守護護照」,鼓勵全台各地民眾參與,帶動偏鄉無污染的綠色觀光產業。

環運人士再受暴 台南環盟理事長遭毆打送醫

2011年3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照片由陳椒華提供長期關心幾項重大環境議題的台南環盟理事長陳椒華21日晚間7:10於座車內遭兩名黑衣男子持木棍毆打成傷,經救護車緊急送醫,現正於台南奇美醫院接受治療。這是繼前理事長黃安調後,第二位因環保運動遭受暴力攻擊。
陳椒華關心的重大議題包括台南東山永揚垃圾掩埋場(永揚案)、義大世界以及電磁波等,目前未證實黑衣男子的身分。 
與陳椒華多年並肩反永揚的台南市東山區嶺南里長陳顯茂對此表示不捨,他肯定陳椒華是對環境用心的人,遭遇如此對待「太殘忍」。陳顯茂說,幾位反對永揚案的朋友都沒有惡意,只是為了用心保護環境,並多次不惜自費做觀測井,以科學證據證明地下水位流向確實影響烏山頭水庫,但都是為環境著想。 
陳顯茂雖未遭暴力對待,然幾次因永揚案上台南高等法院中有兩次輪胎被刺破,還好他養成上車檢查的習慣,否則開上高速公路後果不堪設想。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架構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BBS TAIWAN號召全民科學家

2011年3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BBS Taiwan今年已邁入第3年,是亞洲第一個以全民科學為用,結合政府機關、學術單位及民間團體的計畫。圖片來自:特生中心。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除了建立避災能力,事先的預防監控更是一場重要的耐力賽。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特生中心)、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以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野鳥學會(中華鳥會)共同推動的2011年「台灣繁殖(期)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計畫,18日宣布啟動,這項以鳥類為生物指標,進行的監測計畫,在全球環境變遷日益加劇的今日,將成為評量台灣生態環境變遷的重要指標。
政策規劃靠資料 建構科學資料從BBS TAIWAN開始
「繁殖鳥類調查」(Breeding Bird Survey,BBS)在許多地區已行之有年,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特生中心)主任湯曉虞表示,BBS TAIWAN是亞洲第一個以全民科學為用,結合政府機關、學術單位及民間團體(NGO)的計畫,也是一項大尺度的鳥類監測行動,今年已邁入第3年。
湯曉虞說,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運作之根本,提供人類社會清潔空氣、水、糧食等之所需,在面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不斷喪失之際,除了氣象監控,還須建立生物指標監測,掌握科學性資訊,做為政策規劃之依據;而鳥類是最佳的生物監控指標。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猛禽過境展生機 珍惜鳳山丘陵鳥友反開路

2011年3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灰面鵟鷹。一年一度的春季猛禽過境場景,悄悄地在高雄鳳山丘陵上空揭開序幕,並將逐漸進入過境高峰期。在重工林立的南高雄,此景更顯難能可貴,然而隨著國道7號開路計畫即將劃過這塊棲地,引發當地民間團體憂心,呼籲政府相關單位重新重視鳳山丘陵多元價值。
首批過境的猛禽包括灰面鵟鷹、遊隼、燕隼,高雄鳥會的調查員15日還意外發現1隻列名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鳥類「東方白鸛」,這是今年繼宜蘭員山第二度發現東方白鸛的蹤影,突顯鳳山丘陵生物多樣性的表現。東方白鸛和歐洲常見的送子鳥-白鸛屬於同一科,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I,鳥類紅皮書中屬為「瀕危」等級。
雖然春季猛禽遷移的路線比較分散,但此地春猛禽過境約有2-3萬隻,是較集中的過境點。而此盛況預計下周將進入高峰期。
鳳山丘陵涵蓋林園區的駱駝山及鳳山水庫。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說,駱駝山幾乎可說是猛禽從恆春登陸後,往北飛行的第一座山頭,猛禽就是靠山頭產生的上升氣流往飛高處攀升;或是黃昏時陸續抵達的猛禽夜棲地,可說是恆春半島以北的第一個重要夜棲地。

節能減碳當道 以木炭汰換石化產品正夯

2011年3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木炭粉碎成粒包裝成除濕除臭包,更細粉末可製成木炭手工皂。照片提供:林試所現代家居生活中,如能增加高溫燒製之木炭產品的使用,將有助於節能減碳。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利用外來種銀合歡廢材,以近750℃燒製成的木炭產品,除了發揮調濕、除臭與淨化水質等功能,還能達到碳中和,比石化製品更能節能減碳。
將家中使用的芳香劑、除濕劑改為木炭產品,取代化學品,將減少碳排放。林業試驗所森林利用組副研究員林裕仁說,木炭原料來自木材,是樹木透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將碳固定於樹體內所製造的有機體。樹木長大成材,製成家具等各種木質產品,碳元素也能被固定,長期保存在木質產品中;之後若腐朽或焚燒,原固定在木材內的碳元素會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回大氣,而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等同於原先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達到「碳中和」。

環教法上路 動物敲敲門:場域認證應兼顧動物福利

文/廖靜蕙


隨著環境教育法即將於6月5日正式上路,未來環境教育4小時將成為學習的門檻,而多數學校也會將環境教育時數與各類戶外教學結合(戶外教學、畢業旅行),達到一兼二顧。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水資源日】汪中和:災難常態化 應思考地下水庫

2011年3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3月22日「世界水資日」即將到來,在年降雨量900億噸、利用率不到20%,全世界缺水地區排名第18的台灣,在水資源的表現矛盾。隨著極端氣候的表現,強降雨成常態,水位豐枯兩極化。如何突破水資源使用的困窘,如何留住水資源,正考驗著台灣人民的智慧與決心。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究員汪中和表示在災難常態化的當下,留住水資源最佳方式就是把水存到地下含水層,建立「地下水庫」。
汪中和說台灣一年用水量約180億噸,用水最主要的來源就是雨水,每年大約可以獲得2500公釐的雨量,換算成水量約為900億噸。有4分之1(25%)蒸發回大氣層,5%滲入地下含水層,其他70%成為地表水,又因山高坡陡,在短暫的豐水期後,全都流入海洋,枯水期的表水消失,其實部分水流下地下去,成為地下水。
地下水在枯水期,是平民用水的主要來源。當地表水不夠支應時,就只能靠抽取地下水來補充。而地下水每年估計的使用量已大幅超過自然補注量,其中以灌溉用水消耗最多,其次為養殖業,工業用水排其後;民生用量不到10%。這也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層下陷、沿海地區海水入侵、水質惡化等問題;又以彰化、雲林最為嚴重,雲林當地的沙塵暴、陸地鹽化(造成土地逐漸荒漠化),甚至影響公共運輸(高鐵)營運,在在消耗社會成本。

2011年3月15日 星期二

避免日本地震悲劇 蚵農府前陳情停止煉油廠擴張

2011年3月1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10日仙台外海突如其來一陣震動,揭開日本連日的災難,原本為天災卻引發核能廠輻射外洩及日本千葉縣煉油廠延燒數日而救援無門,使得災情更加慘重。這場芮氏規模9.0的「東北關東大地震」,也讓緊鄰的台灣民眾心惶惶。
發起「珍稀台灣蚵進貢馬總統」的彰化沿海養殖業者,14日抱著一箱箱鮮蚵到總統府前,原本要請馬總統吃好吃的蚵料理,現在卻是帶著愁苦的心情,要馬總統救救當地居民,不要將國光石化、六輕五期等煉油廠設置在沿海地區。

2011年3月8日 星期二

學者:4大建設條例 加速劣化國土政策

2011年3月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民間團體大聲疾呼,抵制4條例(《離島建設條例》、「東部(區域)發展條例」、「原住民族地區建設條例」、「雲嘉農業特區發展條例」)瓦解台灣國土之部分條文,7日記者會上,學者紛紛指陳台灣國土亂象,若通過4條例無非在脆弱不堪的國土政策傷口上撒鹽。
徐世榮:4條例假發展建設之名架空、掠奪、搜刮國土
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拿了4本國內學者所寫的土地相關重要著作表示,厚厚的論述都在說明台灣土地使用的現象,而4條例各十幾條的法令,就要變更台灣土地,諷諭法令制定之草率。
徐世榮表示,土地與一般商品不同,它除了是經濟商品,更是政治商品,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地方派系及建商財團利益交換及累積財富最主要工具。政府也藉由都市計畫與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的擬定、變更或鬆綁,讓地方派系及建商財團利炒作土地獲取暴利,尋求鞏固政治權力。他形容台灣的土地政策充斥著分贓、壟斷及剝削的特性。

4大爭議建設條例 國土機關未稱不妥

2011年3月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四條例行政區範圍繼3日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保團體代表召開記者會,針對包括《離島建設條例》在內的4條例土地釋出條款提出質疑,多位土地相關學者也因4條例排除多項土地法規,大幅破壞國土規劃起而聲援,發起連署;昨(7)日地球公民基金會及多位學者再召開記者會,就土地相關問題進行論述,會中並邀請行政部門說明,進行辯論。
4條例包含:《離島建設條例》(《離》)、「東部(區域)發展條例」(《東》)、「原住民族地區建設條例」(《原》)、「雲嘉農業特區發展條例」(《雲》)。
截至目前已有43位學者加入要求4條例部分條文(表)修刪法連署。學者表示,由於台灣是土地資源稀少的小島,且地勢山高水急,全島73%以上的土地屬於「山坡地」,也就是容易有土石流等災害之地區,再加上四面環海易發生海岸侵蝕,因此國土規劃更需慎重。
學者也指出,前述4條例的行政區,瞄準了未受惠於縣市合併的偏鄉地區,卻與這些易受災地區有高度重疊,涵蓋台灣將近3分之2面積,一旦這些土地可輕易釋出,勢必造成國土開發的失控、加劇災害頻仍情形。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黃瑞茂即說,在極端氣候下,4條例顯得非常背離事實。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中科五期】高等研究園區通過文資審議 尚缺環評

2011年3月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南投縣政府4日再度就中科管理局提報之中興新村文化資產保存計畫審議,除了將前次會議11處擬登錄為南投縣歷史建築確認範圍,還有台灣省政府提報為縣定古蹟、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原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登錄為縣定歷史建築。然而,對於文化景觀劃定範圍,因劃設範圍過小且零碎,要求中科局加列範圍,有條件通過審議。
馬政府愛台12建設之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習稱中科五期)歷經3次專案小組初審會議未過,第3次專案小組會議中要求8項需補充修正的資料,其中2項與文化資產相關,其中又以文化資產保存為首要。環評對於文化資產正在審議階段,卻進行環評程序表示有疑慮,認為應等文資審議完成後,再提環評。因此,此次南投縣政府文化資產審議通過,也等於給了中科五期環評續審的門票。
1月10日環評專案會議時,環委多數表示,中興新村為珍貴的歷史空間,建議爭取中興新村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讓高等科學園區與文化資產保存並存雙贏。1月26日南投縣政府文化資產委員會中,也有委員認為中科局只列文化景觀範圍,似有不足;而畫設範圍應涵蓋全區,否則不足以保護現有的建築與景觀。

化碳危機為轉機 雲林縣府推低碳農業新天地

2011年3月7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低碳城市第一階段遴選工作,雲林縣政府3日宣布以「邁向亞熱帶低碳農業新天地」提出經費規模高達170億元的計畫,爭取33億元補助款,同時結合台塑六輕,連袂宣示打造低碳雲林的目標。此項計畫已通過初選,將進入第二階段遴選。
雲林縣除了縣長蘇治芬代表出席,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文潮也率領主管力挺。王文潮表示,降低碳排量是台塑六輕的既定政策,也投注了相當經費和人物力,進行跨公司、跨廠際的資源整合;對於雲林縣政府將推動「邁向亞熱帶低碳農業新天地」的計畫,則表全力支持。
蘇治芬說,全台灣1/4的排碳量就在雲林台塑六輕,每年高達6700萬噸;雲林畜牧業的養頭數143萬頭,數量也是全國1/4,台灣的減碳工程,雲林縣當仁不讓。
雲林縣政府提出的計畫,是以雲林鄉村生活與農業大縣的特色,進行造林的「碳中和」,工業的「碳控制」,以及農業的「碳經濟」,將碳危機變為轉機。

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

四條例買斷國土 環團籲刪部分條文

2011年3月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立法院新會期開始,關乎國土的《離島建設條例》(離)、「東部(區域)發展條例」(東)、「原住民族地區建設條例」(原)等3條例也假特別法之名,進入黨團協商,而「雲嘉農業特區條例」(雲)也蠢蠢欲動。此4法都將土地使用變更審議的條件放寬,審議權力下放地方政府,不需中央審查。
擔心4條例將使土地快速變賣淪為財團私有,買斷台灣後代子孫發展,以地球公民基金會(地民)、澎湖縣反賭場聯盟、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等75個團體連署要求否決、刪除部分法條,昨(3)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公開呼籲立委撤案,全民共同監督守護國土。
連署團體以「上山下海搞東搞西」諷刺立委透過特別條例將開發魔手伸入山林(原)、海岸(離)、東部(東)、西部(雲),並以製作地圖,呈現出台灣國土3分之2以上都成了財團魚肉。他們認為4條例土地使用導致7大亂象,如土地使用變更審議以不超過1年為限,而土地使用變更由縣(市)政府核定之,不受相關土地使用法令規定之限制。
另外,如所需用地屬公有土地者,得辦理撥用,不受土地法第25條、國有財產法第28條或地方政府公產管理法令之限制;所需用地屬私有土地時,得辦理徵收,不受土地法第25條、國有財產法第28條或地方政府公產管理法令之限制。而申請開發範圍面積在50公頃以下者,其興辦事業計畫及環境影響評估之審查,由地方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

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

全球基改面積持續成長 基改議題持續發燒

2011年3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全球基改面積最新統計出爐,2010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為1.48億公頃,年增率10.45%,基改大國集中在美洲,而巴西增加400萬公頃,躍居第二名。
根據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發表的〈全球的基改作物栽培 1996 ~ 2010〉,2010年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年增加10.45%,增加率略為提高。2010年一共29個國家種植基改作物,比2009年增加4個,緬甸、巴基斯坦、瑞典為首次種植,德國則為禁種1年後復種。
全球基改作物栽培面積,86.8%集中在美洲,亞澳地區佔11.4%,而中東與非、歐洲僅佔1.9%。這個趨勢自2003年即變化很少。增加的面積66.4%在美洲,34.3%在亞澳地區,其中又以巴西增加400萬公頃最明顯,基改作物面積較2009年增加21.5%,僅次於美國(6680萬公頃),超越阿根廷,成為全球第2大基改作物栽種國。
然而,中國減少了20萬公頃的面積。

首座國家自然公園成立在即 管理機制待考驗

2011年3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美如仙境的私闢休息區,卻是佔用自然公園,造成生態災難。圖片來自:柴山會部落格。台灣首座國家級自然公園即將成立於高雄壽山,2月21日行政院經建會通過審核,只等行政院正式核定公告即完成。長期關心柴山生態保育,也積極推動自然公園成立的柴山會總幹事楊娉育表示樂見其成,對於當地欠缺適當的管理機制,衍生遊憩活動、開發失序等問題,楊娉育則建議政府與民間應建立「夥伴關係」,共同守護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資源。
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陳貞蓉表示,國家公園設置標準是依據國際標準,而國家自然公園在面積與豐富度不及國家公園,但仍具備保育的價值。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範圍包括4個部分:半屏山;大、小龜山以及鳳山舊城;柴山;旗后山;面積總計約1,122.654公頃;營建署資料指出,壽山居台灣西南平原要塞位置,也為軍事管制重要基地,因此保有原生熱帶植物林相的生態祕境,並蘊育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與動物資源。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后里第二淨水場近中科 加蓋不加蓋? 水公司觀望

2011年3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預計2016年營運、每日供應大台中地區60萬噸淨水的后里第二淨水場開發工程,昨(1日)在環保署進行環評專案小組第二次審查。因淨水場場址緊鄰中科三期后里基地,加上后里既有的紙廠、鋼鐵廠,環評委員認為,自來水公司在空氣污染影響水質方面的因應策略不足,另有關土方挖填、緊急排放口等計畫也不務實,而以開發單位補件再審作結。
后里第二淨水場示意圖。(圖片來源:計畫之環說書)
后里第二淨水場加不加蓋的問題,在此次審查成為焦點之一。關於此問題,自來水公司打算比照鯉魚潭淨水場,僅加強水質戴奧辛檢測;環委則認為他們的資料不足以說明加蓋或不加蓋,應提供更詳細的資料,審慎評估加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