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濕地法受阻 環團籲總統兌現政見

2011年5月2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今年4月總統馬英九親自走訪大城濕地,不但承諾不在彰化蓋國光石化,並將盡速通過具國際水準的溼地法。然而,本屆立院會期,內政部濕地法草案(濕地法)不但未送案,由民間提出的濕地法草案也於24日程序委員會遭國民黨團杯葛,未排入期程。環團質疑馬總統的政見再度跳票,呼籲國民黨團不要阻擋,讓溼地法在下周二的程序委員會有送審機會。
攝影:陳秉亨
溼地與森林被喻為土地之腎、肺,吸納二氧化碳的能力,濕地又比森林高上好幾倍。此外濕地還有調節水位、氣候,過濾有害的化學或有機廢物,提供動植物生存所需的環境和食物的功能。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林子淩即說,要節能減碳就要濕地,目前卻沒有任何法令能保護濕地,民版濕地法立院程序委員卻不排入本會期,連審議討論的機會都沒有。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移樹的故事】又名樂園 老雨豆樹和它的朋友觸口歲月

2011年5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位於嘉義縣番路鄉的林務局觸口自然教育中心,是當地闔家參訪的聖地。這裡既是樹木銀行、生態公園,同時為林務局觸口工作站。此地最常被提起的莫過於「得來不易的珍貴老樹,如茄苳、雨豆樹、阿勃勒等」,只要看各大休閒旅遊網站,就會知道這些老樹的魅力。
老樹連結我們的生命經驗,巷口旁、廟口邊、旅途中,充滿我們記憶的角落。
佔地2公頃的觸口樹木銀行分為永久移植區以及假植區;永久移植區的居民必須具備林務局公告的老樹條件其中之一,胸高直徑1.5公尺以上(胸圍4.7公尺以上)、樹齡100年以上或特殊或具區域代表之樹種。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移樹的故事】行道樹褪流行 黑板樹林歸隱大肚山

2011年5月24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位於大肚山腳下的台中市樹木銀行,雖然大門上鎖,但附近居民都知道怎麼進入,只要掀開鐵絲網,就能爬進去。一條筆直的黃土道路從前門通到後門,後門連著柏油路,通往一處高級住宅區。附近居民認為不久樹木銀行的前後門就會拆除,黃土路會鋪上柏油。
大肚山腳下的台中市樹木銀行,黑板樹只留下光禿的軀幹。

銀行或墳場?

這樣的臆測,對於樹木銀行是大不敬。然而,兩旁林立著枝幹經過修剪、光禿的黑板樹,剩下烏黑的圓柱體;即使樹幹頂端長出新芽,卻可能是樹木本身擠出的僅剩養分。這些黑板樹狀似死亡,讓樹木墳場之名號添了幾分真實性,開路之說更是甚囂塵上。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移樹的故事】等待救贖 松菸與寶湖老樹不知所終

2011年5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北市寶湖國小預定地(寶湖國小)以及寶湖國中預定地(寶湖國中)只有一牆之隔。從內湖區民權東路6段轉入210巷,會先經過寶湖國中,然後才是寶湖國小。這兩個地方現在分屬兩個不同的單位管理;而屬於公園路燈管理處(公燈處)管理的寶湖國小,是台北市三座樹木銀行中其中之一;歸屬教育部管理的寶湖國中該怎麼稱呼,則無解。松菸老樹在此暫居。
從寶湖國小制高點可以看到一牆之隔的松菸老樹。
從寶湖國小的制高點可以看到寶湖國中內松菸的老樹。春天微涼的午後,無論是寶湖國小或寶湖國中的樹木,仍保持一貫的沉默。成群的鵲鳥來此嬉戲停歇,牠們停在樹幹光禿的頂端,因為這些樹沒有樹梢;樹幹上偶見的新芽,到底是憑靠著生命中剩餘的養分奮力一搏,或真的存活下來了,沒有人能回答。

守護石門水庫水源地 揮汗種樹樂無窮

2011年5月23日桃園訊,廖靜蕙報導
學員們揮汗將土回填,這個步驟其實是為了鬆土。由民間發起種樹護水活動,上週五(20日)下午在石門水庫上游、百吉國小對面湳仔溝旁空地上,種下一棵又一棵的樹苗。40幾位報名參加的學員扛著鋤頭,在烈日下揮汗鋤地鬆土;眼見數十棵樹在此落地生根成為新居民,學員個個喜形於色;一個下午的實際耕種,讓大夥兒大呼過癮,「原來種樹有這麼多學問、這麼有趣!」。
這項活動是由綠色陣線協會及台灣綠化植栽技術協會主辦。這塊150公長的尺步道,約500平方公尺的土地上,為國有財產地,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北水局)同意無償撥用,期限為5年。北水局代表說,此地為水質水量保護區,原應保持原樣貌自然復育,然而民眾常利用此地種植經濟作物,使用的農藥化肥,而這些化學殘留物滲透到水中影響水質。
長期投入石門水庫保育治理監督工作、有豐富獨到水保經驗的綠陣常務理事林長茂表示,種樹可以涵養土地及水資源,特別是河岸綠化,有益於水質淨化及水土保持,而正確的種植方式不但可以讓樹活得健康,也能減少管理的成本。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移樹的故事】緬懷好時光 老荔枝樹在水碓重生

2011年5月20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走進水碓社區,數十棵老樹以及古宅相映成趣,時間彷彿凝結了。一棵棵老樹,圍繞著聚落,每棵老樹前都有標示著樹種、年齡及編號的指示牌,好像老樹的身分證,證明這裡的住戶除了人還包括這些老樹。巨大的樹冠在開始轉熱的午後,發揮了功用,讓人群自然而然地聚集到它的遮蔭下。
聚落中處處有老樹的存在。
這個具有300年歷史的聚落,佔地約1.76公頃,是台中南屯最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史保護區,曾獲客委會經費補助,規畫這個台中市第一個漢人聚落「水碓仔」的研究計畫。這裡也是從市區通往高鐵站必經之地,高鐵站的營運使它被劃入名為「高鐵門戶特區專案」的都市計畫內。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移樹的故事】綠色隧道不復見 尋訪台3線老樟樹

作者:廖靜蕙
編者前言:522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今年適逢聯合國訂定的「國際森林年」,我們來看看都市裡的樹木們面對的待遇和處境,他們雖然不是森林,卻是許多人生命記憶中不可或缺,也是讓都市得以維持生物多樣性的的要素,就先從台3線的老樟樹開始吧…
4月中旬的苗栗大湖鎮上,空氣中飄著草苺殘留的甜味。台3線旁,草苺已過了採收的季節,田地上殘存的果實,任由在日曬下萎縮,化為土地肥沃的養分。草苺田緊鄰著柏油道路,沒有任何遮蔭。十幾年前,道路兩旁種滿樟樹,原有綠色隧道美稱之路段;隨著台3線拓寬,樟樹被移走了,徒留整齊的路面以及幾棵巨大樟樹任行人憑弔。
台3線的老樟樹,移植到雪霸汶水遊客中心大門口尚存22棵。

有影秀台灣! 國家生態電影節《九九蜂鷹》打頭陣

2011年5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第二屆國家生態電影節「有影秀台灣」18日正式登場,首映會現場聚集生態界大老及多位重量級導演,並首映獲多項國際生態電影展入圍的《九九蜂鷹》。林務局顏仁德表示,林務局以「有影秀台灣」生態影像的傳遞,要台灣人民「真正的疼惜台灣」,並因相知進而瞭解台灣生態的美麗樣貌,而願意採取行動,「有了行動生命才有意義!」
在蜂場覓食的東方蜂鷹。(圖片來源:林務局)
上一次的國家生態電影節是在5年前,顏仁德說,這幾年不斷有民眾詢問生態電影節的訊息;而林務局也於2007年訂定「自然生態影片紀錄補助實施要點」,每年編列約500-800萬元經費,辦理徵選優良生態影片拍攝計畫。4年來,已補助22項計畫,補助金額達2,350萬元,完成的多支精彩的生態影片都將於此次影展展出。

確保櫻花鉤吻鮭基因多樣性 雪管處再拆壩

2011年5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七家灣溪有台灣國寶魚美譽的櫻花鉤吻鮭,因防砂壩造成棲地毀壞,阻隔了族群交流,遺傳基因多樣性因而流失,基因純化,恐造成族群滅絕危機。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雪管處)2006年至今,經過一連串監測、研究調查及水工模型試驗研擬,決定再拆除七家灣溪1號壩部分壩體,增加櫻花鉤吻鮭族群交流及基因多樣性。
七家灣溪一號壩。(圖片來源: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這不是雪管處第一次為復育棲地拆壩。雪管處於1999-2001年間先後拆除高山溪4座防砂壩,恢復台灣櫻花鉤吻鮭棲地。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不容政客玩弄國土造災 環團籲速審國土新三法

2011年5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被聯合國評定為國土脆危前十名的台灣,國土保育刻不容緩,而攸關國土安危的「國土新三法」(國土計畫法、溼地法、海岸法)於今(18)日送入立法院審理,有鑑於前幾次海岸法及溼地法皆以「法條不夠周延,下次再送」為由,無止期地拖過一個又一個會期,環團憂再不盡速審理,恐無法避災。17日記者會上,呼籲馬政府盡速通過國土新三法,不要成為造災政府。

立委田秋堇呼籲盡速通過國土新三法。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喜見鳳頭蒼鷹育雛 高雄都會公園保育成果斐然

2011年5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可愛的鳳頭蒼鷹雛鳥成了高雄都會公園的住民。圖片來源:營建署高管站。台灣特有亞種猛禽,也是保育類物種鳳頭蒼鷹,最近在高雄都會公園築巢育雛,成為了園區內的住戶。高雄都會公園管理站(高管站)表示,鳳頭蒼鷹是食物鏈中頂端消費者,能在高雄都會公園內存活下來,意味著食物來源穩定,也代表園區內生態系統趨於健全。
高管站研究員高介志指出,最近一窩破殼而出的小蒼鷹,白絨絨的羽毛宛如小雞般格外可愛,親鳥常叼來食物餵食。孵育期間,親鳥還特地在巢底鋪滿嫩葉,呵護備至。
鳳頭蒼鷹生性兇猛,領域性強,以覓食蜥蝪、老鼠、鳥類和松鼠居多;每年4、5月間築巢育雛,每巢平均1-2顆鳥蛋,由一對親鳥輪流照顧並孵育。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白海豚保護區範圍大致底定 漁業署成關鍵

2011年5月1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201105出現在台中港內的中華白海豚。照片擷取自簡毓群影像作品5月,正值東北季風逐漸減緩,黑潮支流帶來豐沛的魚源,配合洋流,成群的白海豚結伴覓食,只見帶頭的白海豚迴游、旋轉、跳躍,為年幼的海豚示範各種行為,而這些活潑生動的行為也被生態影像工作者簡毓群拍攝入鏡,為台灣最獨特的海洋哺乳動物留下紀錄。
這個季節也是白海豚繁殖季節,哺孕小生命的白海豚,正需要洋流帶來的食物。這群只能依著台灣西岸生存的生物處境,正與西海岸生態系一同惡化,急需當局提出保育作為。
野保諮詢委員會:應劃設離岸3海里範圍
林務局在11日召開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其中也針對白海豚保育,擬出「重要棲息環境」範圍。依據台大周蓮香教授研究團隊的調查報告結論,建議將白海豚出現頻率95%以上的區域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劃設為「重要棲息環境」。並提出4個具體區塊,合計658平方公里。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美麗毒螃蟹 誤食恐致命

2011年5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墾管處公布境內5種珊瑚礁毒蟹,提醒民眾不要捕食。其一,鈍額曲毛蟹。(圖片來源:何平合博士提供)在墾丁海岸漫步、逐浪,欣賞豐富的群礁地形及鮮豔奪目的貝、蟹生態,令人心曠神怡。然而,這些美麗的螃蟹中,卻可能含有劇毒!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11日公布境內5種毒蟹名單,提醒民眾無論基於保育或健康,都勿因蟹美而捕抓甚至誤食,否則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墾丁國家公園富含豐富的生物相,其中已知的甲殼類超過200種。以往針對潮間帶及亞潮帶珊瑚礁甲殼類群聚的調查中,發現有一些是屬於具有毒性的珊瑚礁毒蟹,若毒蟹所含毒性高,就很容易讓誤食者中毒喪命,因此不論是生態解說,或是公共衛生的角度而言,都不可忽視。

從搖籃到搖籃 回收家具再創環保生活美學

2011年5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再生家具從搖籃到搖籃,不但永續利用又可增添生活美學。一般市售高價昂貴的檜木、樟木精油,是由漂流木或民眾丟棄的廢家具提煉而成的;飄著香氣的木屑做成的枕頭,讓人高枕無憂;小板凳翻個面,上面還題字,原來是廢棄的匾額做成的。這些民眾不用的廢家具,經清潔隊回收,妙手回春成為再生家具,正在各縣市再生家具展場,等待民眾慧眼帶回家!
從搖籃到搖籃的資源永續循環,運用在家具回收,讓台灣2010年少砍15萬棵樹、減少17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共計35,518件,並為地方政府增加2,081萬元收入。環保署10日除了展出巧手修繕後的再生家具,並提醒民眾,廢棄家具可透過當地清潔隊約定搬運時間、地點,運回修繕,讓廢棄家具變身為新家具,展開新的生命週期,環保又永續。
有些縣市也提供「家具醫院」服務,由具備修繕能力的清潔隊員擔任「家具醫生」,便利民眾以便宜的價錢修繕家具,延長家具壽命,也可減少樹木砍伐。目前已知台中市以及台南市設有家具醫院,陳咸亨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廣各縣市家具醫院的概念,包括與家具行合作。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吟詩唱歌愛溼地 藝文界為農漁永續動員

2011年5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這片土地本來是媽祖送阮的土地,黑面鴨驚死,變成化學土…」以率性著稱的歌手陳昇,7日台北市當代藝術館前為彰化溼地獻唱,以歌聲表達表達對土地的疼惜。
陳昇現場發表新歌《阮阿罵是媽祖魚》
「人是地球的災難,化學工廠讓我有夠驚,賺這麼多有啥路用,只是變成肥滋滋的乞食,變成開賓士的乞食…」在《阮阿罵是媽祖魚》歌聲中,陳昇說:「我來到這裡,沒有什麼崇高理想,只想要有一個可以安心養老的地方。」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全台淨灘成果發現:一次性塑膠垃圾 海洋最大殺手

2011年5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許多一次性飲料杯出現在海灘。圖片來自: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從5月1日起,民眾到連鎖飲料店購買填裝式飲料,無論是自備環保杯或回收一次用飲料杯,都有獎勵措施!環保署自1日起實施《廢一次用外帶飲料杯回收獎勵金數額及實施方式》,要從消費鏈減少一次用飲料杯使用。
由民間團體組成的「清淨海洋行動聯盟」3日召開記者會發表全台淨灘成果,對環保署作法表示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鼓勵民眾要自備杯子,並瞭解塑膠杯的安全性。

大多數海廢來自陸地

黑潮文教基金會祕書長張泰迪根據2010國際淨灘日成果報告中指出,大多數海廢來自陸上的一次用飲料杯;回收政策有助於抑制廢棄物成長,預計將減少海洋廢棄物。

環保杯學問多 專家教你慎選保健康

2011年5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隨著環保署厲行「一次用飲料杯」減量,民眾自備環保杯正時尚。除了挑選美觀具備個人風格的環保杯,民眾更需學會解讀回收密碼,讓健康多一層保護。

以環保杯友善環境 2、4、5保健康

記者會中並進行各項塑膠容器的介紹,與會環保團體提醒民眾在自備飲料杯時,也要注意容器的安全性。(圖片來源:清淨海洋行動聯盟提供)翻看環保杯底部,會有三角形狀的垃圾分類回收標誌,共有1-7種類別(表)。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林金保表示,這7種編號,各代表不同的材質以及適用方式,民眾必須清楚哪些是適合使用的。例如寶特瓶是1號材質,不耐熱、在太陽下很容易高於40度,民眾拿來裝水便會釋出有毒物質,傷害身體。
環保署也表示,盛裝熱飲之環保杯材質選擇,以不鏽鋼杯或耐熱程度較好之塑膠材質,如標誌5號(聚丙烯,PP)為優選,「如盛裝冷飲,材質上較無顧慮。」相關資訊可至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查詢。

愛上米食 農糧署打健康訴求

2011年5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雜糧飯糰。照片來源:陳芳蓉讓民眾對米食均衡營養與健康建立正確概念,因此愛吃米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3日邀請醫師、食品及營養學專家辦理研討會,藉由提供正確知識,推動全民愛米食之風潮。
均衡攝取米食有益健康
 
農糧署表示,針對國人米食消費量下降原因探討,發現國人誤解吃澱粉容易發胖及易導致糖尿病,因此不願多吃飯或米食製品。農糧署遂以健康訴求舉辦「米食加工與營養研討會」,邀請醫師及營養學者說清楚講明白正確的米食健康飲食。
 
事實上刻意不吃飯卻吃下大量肉類,在減肥初期雖然可以抑制食慾、加速脂肪燃燒,但也會導致代謝失衡,並可能傷及肝臟及腎臟正常功能,反而使身體產生酮酸中毒。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國光轉彎 白海豚保護區有望? 林務局:近日提案送審

2011年5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海豚媽媽和海豚寶寶。圖片來自: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隨著國光石化撤案,4月25水利署也宣布大度攔河堰「不排除不興建」,對數量不到100頭的白海豚可說是好消息。
但白海豚的未來,仍操之於政府後續的積極保育作為。白海豚的家園會不會劃設為保護區,也就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林務局近日將提案送交「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審議,再依委員評估做成決定。

保護白海豚的第一步:公告重要棲息環境

事實上,白海豚的存續涉及野生動物保育、海洋生態、漁業資源以及國家重要溼地等事務,主管包括林務局、漁業署與營建署等,部門間的合作與整合,將備受關注。
然而,長期研究彰化潮間帶溼地的生態學者、彰化環保聯盟副理事長蔡嘉陽認為,第一步應由林務局保育組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劃設「重要棲息環境」,有法源基礎下,才能保障白海豚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