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號召全民賞蛾 台灣飛蛾之夜9月初登場


2011年8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在我們身邊翩翩飛舞的鱗翅類物種,除了蝴蝶,還有更多是飛蛾。相較於蝴蝶基礎資料的建置,台灣飛蛾更需積極趕上。為了喚起台灣民眾賞蛾風氣,進而達到保育目的,由特有生物研究中心蛾類研究團隊發起的「台灣飛蛾之夜(Taiwan Moth Nights)」,將於9月24-28日連續5天,以台灣為舞台,號召全台民眾一起守護蛾類多樣性。
台灣蛾類約4000多種,守護蛾類多樣性,特生中心推台灣飛蛾之夜。圖片來源:臉書「慕光之城」社團

百位學者連署:大巨蛋位址不當 保留綠地給東區


2011年8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照片提供: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即使台北市大巨蛋BOT案過關斬將即將上路,但以水泥巨蛋替換松菸18公頃綠地,仍讓學者質疑合理性及必要性。以都市改革者組織為首的民間團體及百位建築、地景與都市計畫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發起保留松菸連署,29日召開記者會,質疑松山菸廠興建大巨蛋的合理性,力倡保留公有地作為綠地。

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從賽德克族認識能高越嶺 步道為歷史作證


2011年8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由貫穿全島的中央山脈阻隔成東西兩部分,高山美麗的景色,不斷挑戰人們試圖穿越重重山脈阻隔,得以縱走東西邊。能高越嶺道便是諸多橫跨中央山脈中的一條,1930年日治時代爆發的霧社事件,悲壯的史實,除了令人弔念,更讓這條步道充滿傳奇。登山好手兼文史專家楊南郡新書《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26日在台灣大學台灣原住民圖書資訊中心發表,便將能高越嶺道形容為「一條充滿故事的路」。
《能高越嶺道穿越時空之旅》新書發表會林務局李桃生代理局長、原民會孫大川主委、魏德聖導演與該書作者楊南郡、徐如林合影。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土地正義被定價 農團撥正:停止浮濫圈地才正港

2011年8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池依林攝影
台灣農村陣線等團體回應總統馬英九,立即停止浮濫土地徵收才是土地正義。修改《土地徵收條例》民間聲聲催,日前行政院提出院版修法草案,總統馬英九昨(24)日公開宣示將徵收補償由現行的公告現值加成改為市價補償、除非基於公益或重大國家建設,不得徵收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以此作為土地正義的回應。
然而,民間版《土地徵收條例》修改草案所揭示的「建立具體嚴謹的公益性與必要性審查標準」、「將有名無實的公聽會改為落實人民參與的聽證會」及「完全補償原則」卻未受重視。台灣農村陣線及捍衛農鄉聯盟稍晚召開記者會,批執政當局將問題簡化為價格多少,逃避憲法保障人民私有財產權的責任。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重拾種子自主權 台灣農民力抗糧食危機


2011年8月22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面對能源耗竭之際,各國皆意識到糧食自給率是國家存亡關鍵;長期仰賴進口的糧食、農業及化肥的台灣社會,也積極尋求自給自足的農業發展。讓攸關糧食自主的種原保存技術重回耕作者手上,由農委會、台大農藝系及結合民間團體舉辦的「農民種源保育教育推廣講習班」上週五(19日)即於高雄市旗美社大舉辦,透過學者與農民的交流,重燃作物保種的熱情。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從非洲看台灣 農業與環境的解藥:生態農法

2011年8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一提到非洲,往往使人聯想到戰亂、飢荒或愛滋這些印象形成的黑色大陸,然而,非洲透過生態農業的成就卻往往被忽視。由看守世界研究中心出版的《2011世界現況:滋養地球的創新方法》,計畫主持人丹妮爾‧尼倫伯格(Danielle Nierenberg)15日現身台北,分享過去兩年在非洲25個國家的見聞。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認為,此報告相當值得台灣農業借鏡,生態農法不但是非洲農業與環境問題的解答,也勢必是台灣農業的未來趨勢。
2011年1月出版的《2011世界現況》源自於同名計畫,由60位專家以參與式研究思考如何以減少食物浪費,兼具環境永續的生態農業,餵飽非洲人口,並保持非洲自給自足、水土保持、碳補給的成就。此計畫即透過草根性研究非洲生態農業成功的案例並集結成書,期待讓這些成功的案例複製到更多需要的地區,讓「生態農業」成為發展主流。
尼倫伯格提及,非洲依賴糧食進口的情形從4%升至12%,增加了3倍,到底是不是因為人們更有錢,不得而知,但小農的處境卻更加悲慘。過去20年非洲耕種玉米、小麥的面積增加,但原生種產量卻變少;世界各國對糧食生產者的補助、以及對農業發展的投資,比例都少得令人擔憂。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植物專利權開放惹爭議 學者批:獨惠跨國農企業


2011年8月1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開放植物專利權,學者、業者擔心可能導致跨國企業大舉入侵,點燃種子戰爭。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最近推動《專利法》修法,其中修改第24條,擬全面開放動、植物專利權引發爭議。眼見9月會期再不通過修法三讀,修法程序在新的會期必須重跑流程,智慧局遂針對植物專利權爭議條文於上週五(12日)召開公聽會。


2011年8月13日 星期六

感動救不了白海豚 環團籲總統付出行動

2011年8月1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今年年初數十位小朋友將寫滿「救救白海豚」的明信片寄至總統府,總統直呼感動之餘,卻未見積極的保育對策,白海豚族群存亡岌岌可危。今(13)日是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發表保育紅皮書,將台灣白海豚族群列入「極度瀕危」等級滿3年日子,媽祖魚保育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等數個環保團體,今早抬著白海豚公仔繞行凱達格蘭大道,並至總統府遞陳情書,呼籲總統馬英九趕快展開保育行動。
以媽祖魚保育聯盟為首的數個環保團體,要求總統馬英九重視白海豚保育,否則只能到博物館看標本。

國光石化撤了  威脅還在

國光石化雖於4月宣布不在彰化大城落腳,但威脅白海豚生存的因素從未減少。棲地破壞與消失、污染、水下噪音、漁具誤纏及淡水注入減少是白海豚生存的5大威脅,要克服及解決這些危機,需要跨部會整合提出行動方案,包括保護區劃設、不當漁法取締、杜絕不當開發以及增加食物來源。

逐鹿蹤源2—生命的脈動:這就是愛情


作者:廖靜蕙
一道閃電,從密雲當中瀉入一絲亮光,得以一窺台灣高山稜線。閃電帶出高山平原的清晨,一群生活在此地的水鹿,也隨之展開一天的生活。草原上佈滿體態優美的水鹿,詩意的踏步或輕跑,而鏡頭所追尋的,卻是一隻名叫大黃的水鹿。
劉思沂對台灣水鹿唯美的想像,就是讓水鹿能終老於山林吧!圖片來源:林務局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宰殺收容過剩之動物不是安樂死


作者:廖靜蕙

近日有動保團體與學術單位合辦「台灣公立收容所動物安樂死爭議」研討會,將現行公立收容所將數量過剩之動物以人道方式宰殺稱之為安樂死。然而,這種以人類利益出發所進行的宰殺,並不符合死者的利益,實在不宜稱之為安樂死。
安樂死字根出於拉丁文Euthanasia,意思為「好的死亡」。所謂好的死亡,方法上應為不痛苦,立意則為符合死者的利益,執行者的動機純粹是為了死者的利益。

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九九蜂鷹》獲日本生態影展最佳動物行為大獎


2011年8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九九蜂鷹榮獲日本野生生物電影節最佳動物行為獎,為台灣生態保育爭得一席之地。圖為頒獎典禮現場。圖片來源:台灣猛禽研究會
代表台灣生態電影參加第10屆日本野生生物電影節的生態電影《九九蜂鷹》,在全部參展的53個國家,共359影片中脫穎而出,獲頒最佳動物行為獎(Best Animal Behavior Award),台灣保育紀錄在國際揚眉吐氣。

神豬比重不人道 客家大老連署廢除


2011年8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客家籍大老為廢除神豬比賽發起連署,神豬比賽是客家文化的汙點。農曆7月20日是客家習俗義民廟祭祀活動高潮,神豬飼養與比賽也將於此時登場。因神豬飼養與宰殺涉及虐待與非人道屠宰,違反尊重生命的普世價值,177位客家籍大老發起反省連署,並於10日召開記者會,包括文學大師鍾肇政等多位客家耆老以影像表達神豬飼養比賽非客家傳統文化與習俗,呼籲客家族群廢除此項陋習。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公布「台灣各地義民廟神豬祭祀現況調查」,顯示神豬比賽非祭祀文化之要項。

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八八兩周年 原團批重建零進度 迫遷達九成


2011年8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陳錦桐攝影
8月8日正當全國人民享受父親節天倫之際,來自88水災重災區的高雄市那瑪夏、桃源區原住民代表則於前一晚搭遊覽車北上,趕在災害發生兩年請求權期限內,針對疑似水利署不當越域引水工程所造成的傷亡請求國賠。而災後兩年,重建工作只有總統馬英九口中的永久屋完成9成,攸關居民生存的聯外交通台20、21線仍維持斷路狀態。北上居民代表更到行政院前表達心聲,重建只有迫遷沒有進度,要求政府正視原鄉重建。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守護阿塱壹的下一步 屏縣府推動部落參與

2011年8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屏東縣政府於本(8)月1日公告,「旭海-觀音鼻暫定自然保留區」(下以阿塱壹古道稱之)延長至2012年1月31日。這段期間,縣府除了進行毛蟹、地質地形以及動植物生態調查,也提供幾項重要措施,並配合保留區畫設,籌畫部落與社區培力形成,要讓保留區為當地社會以及經濟永續加分。

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保育小琉球潮間帶 屏縣府擬成立景觀區

2011年8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炎炎夏日,能在海邊沙灘戲水,是國人一大盛事;小琉球自然原始的景色、漁村風情,更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觀光;而夜間溫度稍降,潮間帶夜觀更讓岸邊人頭鑽動。然而,龐大的人潮,持續不斷地走訪、踩踏,甚至還有民眾隨手賞玩、帶走螺貝蟹類,以及海膽,讓當地民眾擔心生態遭受破壞。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反核思想枝 芒果樹下傳唱土地戀歌

2011年8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上周末(7月30日)伊聖詩私房書櫃庭院舉辦的土地音樂會,由身兼詩人、作家、創作歌手,素以台語創作著稱的王昭華現場演唱。芒果樹下聚集王昭華的粉絲,傍晚氣溫仍然燠熱,主辦單位貼心準備的扇子,飄著香氣,讓氣氛變得悠閒舒適,有些朋友甚至脫了鞋子,赤腳踩在鋪著碎石子的地上,詮釋人與土地的關係。

稻仔飽穗 王昭華歌詠土地情感

王昭華在稻仔飽穗土地音樂會上訴說對土地的情感。由伊聖詩主辦的「稻仔飽穗」土地音樂會,強調不插電、原音原味,沒有距離的音樂,7月23日起連續10周10場,與馬拉音樂合作,邀請10組以關懷土地為創作主題、關心台灣這片土地與農業的歌手、樂團現場演唱。伊聖詩表示,這些歌手中,甚至有些還實際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