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台灣小麥復耕 急缺人才與設備

2011年12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小麥復種只靠民間自力,育種人才也只有兩位,有如部隊缺乏精良設備,無法因應糧食危機。(攝影:胡慕情)台灣飲食當中,麵包、麵食越來越多,地位僅次於米食,有別於稻米,製造麵粉的小麥幾乎完全仰仗進口,對於氣候變遷以及石油匱乏的兩大威脅,小麥的自給率有提升之必要。仍而台灣的小麥耕種只靠民間自力復耕,農業部門研發人員與設備匱乏,台大農藝系教授盧虎生形容為「就像部隊配備不齊」,面對糧食危機,「無法作戰」。

「好農壯遊」 小麥、大豆復耕農充電之旅

2011年12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好農壯遊跟土地學習學,也跟學者學習,開啟參與式研究的對話。頂著寒風,由喜願行舉辦的「好農壯遊」團,20多位復耕小麥、大豆的農民,經過3天環島觀摩行程,23日來到最後一站,拜訪台大農藝所,農民以親手簽名的卡片裱框,送給他們尊敬的學者郭華仁教授以及盧虎生教授,農民緊緊抱住兩位學者,感謝他們為台灣農業及農民設想,不斷的提供寶貴的資源以及知識,讓雜糧耕作得以傳承。
喜願行總監施明煌感性地說這兩個裱框的獎狀是喜願小麥與大豆特工隊的「鐵牛變形金剛」,比喻兩位老師,使盡全力支持農民,這份來自農民的心意,不再於造價昂貴或美觀,而是真誠的感謝。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藏種於農:農民保種,永續的農業之路

2011年12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藏種,一個塵封的技術。
一位關心台灣農民、對種子自主權擁抱熱情與理想的學者,啟發了一批實幹的農學者,結合了願意長久陪伴的企業,啟動了一個計畫、無數個行動,重新寫下台灣農民藏種育種的故事。

農民保種 意義非凡

台大農藝系教授與幾個民間團體舉辦全國巡迴講座,將保種技術重現。(圖片來源:合樸農學)故事要從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說起,平常在課堂上傳授保種的技術,也關心農業現況。2007年糧食危機,更讓台灣糧食安全以及糧食自主權的議題浮上檯面。
隨著基改作物大量耕作,全球種苗逐漸集中於5大種苗商身上,台灣雖然仍禁止耕作基改作物,但並不禁止進口基改作物;在基改種苗商眼中,台灣是一塊尚待開發之地,跨國種子大廠蠢蠢欲動,孟山都子公司甚至已經來台設辦事處;再加上政府對植物專利權欲鬆綁,都讓郭華仁警覺到農民再不掌握種子自主權,恐怕沒辦法對抗基改作物,無法種出多樣、豐盛的糧食來,而民眾也在不知不覺中吃進基改作物,缺少選擇餘地。
早在2005年的時候,從事自然農法的黎旭瀛、陳惠雯夫婦就告訴郭華仁,關於秀明農法提倡留種自播的工作。2006年綠色陣線協會也邀請了澳洲的保種專家來台演講,與郭華仁主持的台大種子研究室交流,將國外的做法引進到台灣。大地旅人又在2010年初舉辦種子保存工作坊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國家公園之美帶著走 行動解說員上路

2011年12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國家公園提供行動解說服務。(圖片來源:營建署)走訪國家公園有更便利的解說服務!內政部營建署邀集全台各地的超級解說員,精挑細選40個特色景點,拍攝成一系列「行動解說員」導覽影片,讓民眾探訪國家公園美景,多了一個新選擇。
走在金包里大路,在人煙荒蔓之餘,芒草落日交織的景色,美麗的令人心動,這條古道默默訴說的故事以及歷史典故,豈容錯過。現在,透過行動解說員,在腳步之間體會金包里大路那些前人的心情,還原歷史現場。
台灣國家公園之美透過解說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這片土地,更增添情感。這些被保存下來的景觀與一草一木,有著前人的智慧以及叮囑。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劉培東表示,除了傳統到各管理處事先申請解說服務,民眾現在也可到台灣國家公園Youtube影音頻道事先下載、觀賞欲走訪的景點,事先做好功課,讓旅途更豐富。

核四之計安全無解 環團不信任籲停工檢討

2011年12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核四年底該不該停工,決定台灣是否成為福爾摩沙。(攝影:陳錦桐)核四廠該不該停工?原子能委員會將於今(20)日召開年底前最後一次「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會議,若依據8月11日的會議決議「台電若不改善,將建請核四年底前停工」,但在主席、專家相繼辭職,總統馬英九又宣示核四續建的情況下,恐生變數。為此,立委田秋堇及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團體也在昨(19)日召開記者會,說明核四安全無解,台電解決方案不值得信任,建議核四停工檢討。
核四耗費2000多億公帑,興建十餘年,事故不斷,而台電至今仍宣稱「已逐項處理解決」、核四工程已步入正軌。
對於現已公布之「核四之計辦理說明書」,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表示,只有概念性的改善,台電並未列出迄今設計、設備、施工及試運轉測試所有問題,更未提整體結構問題,認為核四安全解決方案缺乏國家安全標準、工程品質無法保證,且監督管理失靈,無法保證安全商轉。他們也針對解決方案提出不信任聲明,要求政府重視核四問題。
環團認為原能會監督兼護航的角色掩蓋了核四問題的嚴重性,原能會主委蔡春鴻想要確保核四續建,壓下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中的懇切建言,13名委員中,已有2位專家學者辭職。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因應氣候變遷 農試所推21種原生蔬菜

作者:廖靜蕙
根據亞洲蔬菜中心統計,全世界已知約有3萬多種植物,其中有3000多種被人類運用。在這麼多可供利用的植物中,找出全球變遷下使命必達的小兵,讓台灣在此次APEC大會大放異彩。

氣候變遷 糧食安全靠原生蔬菜

位於西螺的原生蔬菜園圃。由農委會國際處及農試所攜手完成的「原生蔬菜因應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議案不但獲得APEC全額經費補助,11月21-24日於台中舉辦「2011 APEC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之原生蔬菜合作發展研討會」更讓50幾位來自14個APEC會員體的資深官員及學者專家大為讚賞,會議中一致決議應積極推廣。
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與西螺鎮農會委託農友於田間種植原生蔬菜,11月29日舉辦觀摩會,現場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代表介紹原生蔬菜特性與營養,稍晚也於西螺鎮農會設宴試吃馬齒莧、青葙、赤道櫻草與角菜等原生蔬菜所烹調出來的美味。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藻礁依文資法列冊追蹤 桃縣府3年無進展

藻礁保育系列之1
2011年12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原本完整的藻礁。(圖片來源:陳靜榆)
桃園外海充滿珍貴藻礁,其中,又以小飯壢溪口至新屋溪口間,寬達500公尺、長約4公里之礁體最為完整,為當地居民所樂道。然而,長期來工業開發,藻礁被切割的零零碎碎,多處甚至無法有生物成長。即使2008年已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列冊追蹤,但3年來,桃園縣政府仍原地踏步。

過去國人對於藻礁的珍貴性並不是很了解,藻礁與珊瑚礁同樣具有造礁、提供底棲生物棲息空間的功能,但珊瑚礁由動物造礁,速率較快;藻礁是植物藻造礁,累積速率很慢。而有珊瑚礁的區域,藻礁通常競爭不過,需要環境不利於珊瑚礁之海域,藻礁才有機會出頭,相當具有獨特性,很值得保留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觀音海岸千年藻礁 學者倡設地質公園

2011年12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桃園外海的藻礁。(圖片來源:蔡嘉陽)國光石化雖然在4月宣布不興建,但石化政策卻未全面檢討。原位於桃園北部龜山鄉的桃園煉油廠,因長期污染,居民苦不堪言而倡議遷廠,中國石油公司明知須遷廠,8年來未提解決對策,遲至去(2010)年才成立覓地小組。近日卻有傳言,新廠廠址相中位於觀音鄉的觀塘工業區,此言引發觀音鄉民的一連串反制行動,包括成立反煉油廠自救會、連署、記者會等。
若傳言屬實,當地海岸沙質上國寶級的的藻礁和溼地,恐怕也不堪開發的擾動。歷經數千年所形成的藻礁,從野柳一直到桃園觀音一帶,綿延達10公里,學者認為是台灣少數能成為世界遺產保留下來的珍貴地景,呼籲政府應盡速劃設為地景公園。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總統不能迴避環境責任 環團提環境能源政策意見書

2011年12月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環團提出環境與能源政策意見書。距離總統大選不到一個月時間,環保團體於今(7)日提出「環保團體對總統候選人的環境與能源政策意見書」,列出16項環境政策的最低標準,提出課徵能源稅調降所得稅、推動再生能源取代核電廠以及反對石化業擴廠等議題。環團也將於11日揪團拜訪3黨總統候選人,台灣環盟秘書長李卓翰表示,這是總統不能迴避的環境責任。
 
台灣環保聯盟前會長高成炎表示,每當要求核電廠停機,台電標準回答就是電價會漲,他形容這是「恐嚇政策」。事實上,台電對於核電成本無法交代清楚,雖聲稱核電成本每度0.66元,但從後端處理基金1度0.17元回推得出1.7元,並不如台電所說的便宜。

護阿塱壹古道 環團倡議發展特色旅遊

2011年12月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公路總局要在阿塱壹開路。(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針對前(5)日「守護阿塱壹、開闢台26線自救委員會」由牡丹鄉代會主席潘壯志等人率眾至屏東縣政府抗議要求開路一事,環保團體發布聲明,再度強調開路與古道保存無法並存,質疑開路能改善民眾生活以及誰獲利,並建議保留讓旅客停留的阿塱壹古道,才能改善當地生活。
公路總局環島路往尚缺旭海到南田路段,而此路段正是具有百年歷史的阿塱壹古道。屏東縣政府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將旭海至觀音鼻列為暫定自然地景保留區,此舉迫使公路總局無法動工,也引發古道保存及道路開發的論戰,並竄燒到地方。5日抗議活動,500多位民眾,即來自台26線沿線的牡丹鄉、滿州鄉和台東縣達仁鄉。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沒有土地的自治法 原住民不接受

2011年12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原團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院版原住民自治法的心聲。(圖片來源:台灣原住民族真實自治聯盟)「山也BOT、海也BOT」不曾稍減,近年來幾個案例,台東美麗灣BOT案位於阿美族傳統領域、日月潭向山旅館BOT位於邵族傳統領域,以及數十個開發案都指出原住民傳統領域BOT案最多。原民會說,《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草案)未過,無法依據已調查完成的資料公告為傳統領域。
在無法確認原住民土地歸屬的情況下,馬政府卻急於在此會期通過行政院版的《原住民族自治法》(草案),並表示該自治法案是「務實版」、「先求有再求好」、「屬人自治」;然而,沒有土地以及財政權的自治草案讓原住民團體痛批違憲、假自治,要求修法踩剎車。

河川整治納入底泥品質管理 環署鎖定11河川調查

2011年12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大漢溪底泥重金屬污染嚴重。(Formosa Wandering攝)環保署委辦「底泥污染來源及傳輸模式調查計畫-以重點河川為例」專案計畫,昨(5)日召開第1次工作進度報告審查,探討台灣地區重點河川的水質變化跟底泥的關係進行研究;與會專家指出,大漢溪重金屬含量高,被列為未來1年主要調查河川。
底泥品質管理已於去(2010)年12月3日修法時納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意味著河川整治已從水質進步到底泥管制;為了瞭解底泥和水質的關係,環保署遂先行進行調查。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首座國家自然公園 壽山6日開園

2011年12月5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柴山西海岸保有原始海岸線,以及豐富的軟硬底質生物生態系統。(圖:柴山會部落格)我國第一座國家自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計畫,經由2年多來各界的努力,於11月1日起公告生效,6日(二)上午將舉行開園典禮。
 
營建署透過資源調查、地方民意及NGO訪談、專家學者諮詢等方式,逐步建立將壽山規劃為國家自然公園之共識,同時推動國家公園法之修訂,終讓國家自然公園取得法源依據,創下全國由下而上催生國家自然公園之首例。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GMO不可靠 氣候變遷下飲食習慣決勝負

2011年12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主婦聯盟以及幾個團體積極推動無基改農區。(圖:主婦聯盟基金會)核能和基因改造並列20世紀兩大爭議科技,在核能議題沸沸揚揚的台灣,大眾對基改議題卻是一知半解。當人類一窩蜂投入減碳行列之際,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指出,GMO(基因改造有機體)食物對人類的影響更需關心,「人類毀滅可能導因於GMO!」
很多人不知道基改作物的存在,但我們每天早餐喝的豆漿,10之9.9都是基改大豆做成的。台灣大多數未標示的食物都是基因改造作物。葉欣誠2日在「基因改造科技與食品安全論壇」,以「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為題,說明基因改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他說,基改食物的出現是個悲劇。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透明恐懼來襲 達悟人淚批台電隱瞞輻射外洩

2011年12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希婻‧瑪飛洑(左)批判台電以核廢料補助金等措施綁架人民,輕易取代了本應由國家負責照顧人民的福利政策。(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提供)台電繼核一、二蓋核廢料乾式貯存場解決用過核廢料貯存問題遭新北市民抗議,最近又意外爆出貯存在蘭嶼的低階核廢料造成當地輻射外洩事件,並因不願公開詳細的檢測報告,引起蘭嶼居民不滿。昨(11月30)日環保團體與蘭嶼住民上午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來自達悟族人希婻‧瑪飛洑即質問,「蘭嶼人到底做錯了什麼,讓中華民國政府把世紀毒物放在蘭嶼?」呼籲政府盡速廢除核能發電、核廢料移出蘭嶼,讓族人不再活在恐懼之中。
10月26日海洋大學舉辦的一場國際研討會中,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扈治安在發表論文時揭露,今年偵測到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外圍有人工核種鈷60劑量為6.5 貝克/公斤(Bq/kg),銫137為32.9 Bq/kg,而原能會管制標準為鈷60為110 Bq/kg,銫137為20.9 Bq/kg。對此,台電公司只在發新聞稿表示「對於環境安全影響甚微」,卻不願把偵測資料的細節完整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