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怎麼吃也要學 立委擬提「飲食教育法」

2013年1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
怎麼吃才營養健康、兼顧環境以及保護在地農業,立委提飲食教育法。食品安全從30多年前多氯聯苯油毒事件,一直到飼料添加劑萊克多巴胺爭議,民眾在飲食方面頻頻挨打,若國家競爭力來自健康的體力,台灣似乎已經輸在基礎上,為了彌補飲食知識及資訊之不足,立委姚文智提出「飲食教育法」草案,並於上周二(2012年12月25日)召開公聽會,廣納各方意見。
與會人士皆表達飲食教育確有存在之必要,至於飲食教育的內涵意見則有分歧。有學者認為應該再把飲食教育的內容定義清楚,包括是否效法日本,將食物生產與農業一併思考納入法案中,並從基本法做起,逐步架構完整的食農教育。
姚文智辦公室引用兒童福利聯盟2012年10月調查指出,全台兒童接觸的廣告中有超過1/3是垃圾食物廣告,用餐和卡通節目時段,每6.6分鐘出現一則垃圾食物廣告,廣告出現頻率過高,兒童容易被引發慾望,吃下過多垃圾食物;資料也顯示包括美、英、法、韓、加等十幾個國家,皆已制定管制垃圾食物廣告的方法,台灣至今尚未明確定義,這使得垃圾食物廣告的裁量無法進行。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白海豚說明會最終場在雲林 3位漁民出席

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說明會全紀錄-雲林場
2012年12月28日雲林訊,廖靜蕙報導
劃設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說明會,雲林區漁會只有3位漁民參加。劃設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最後一場說明會來到雲林區漁會,有別於前三場漁民出席盛況,此次只有3位漁民到場,並且是當天早上偶然才知道有這場說明會。他們問林務局是不是把公告貼到山上,何以漁民都不知道,建議取消說明會,擇日再開。不過,顧及其他與會民眾,說明會仍照常進行。林務局保育組棲地復育科長張弘毅表示,將評估是否需要再度召開。
張弘毅一開始便為作業疏忽向漁民道歉,他承諾未來一定改善。經了解,漁會沒有經費發公文給漁民,只有張貼公告。雲林區漁會職員表示,之前有溝通過是不是給經費發公文,有盡到張貼公告的責任,未來再辦可能要溝通如何宣傳。「漁民不識字,張貼公告沒有用,要發公文漁民才會來」漁民說。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台灣4年殺35萬街犬 其中僅715隻對人有威脅

2012年12月2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台灣從2007年至2010年間,依照《動物保護法》共捕抓了41萬「無主」犬進入收容所,有35萬隻遭宰殺;但根據立委鄭麗君調查,其中只有715隻狗疑似吠叫、追逐車輛,只佔0.17%,顯示台灣社會濫捕、濫殺流浪動物的情形十分普遍,為了讓台灣社會有更具文明的作為,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提案在動保法中制訂流浪動物專門條款,昨(26日)進入政黨協商,但各方光是「流浪動物」定義就喬不攏。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昨天針對動保法進行政黨協商,此次修法的條文多達27項、13個版本,研議事項龐雜,委員會主席蘇震清雖要求逐項審查,國民黨委員黃昭順則建議,將爭議小、共識高的寵物食品相關修法先行審議,對於民間人士關注的收容所裡的流浪動物前途,則還得等一等。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病樹也能就醫 台灣首座樹木醫學中心揭牌

2012年12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國內首座樹木醫學中心設立在農委會林業試驗所,12月21日揭牌。人生病了可以到醫院就診看病,樹木生病了怎麼辦?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就成立國內首座「樹木醫學中心」,昨(21日)舉行樹木醫學中心揭牌儀式及國際樹醫研討會,要為林木提供健康管理諮詢、診斷及培訓樹木醫療專業人才,未來還會有通過認證的樹醫生開始執醫。不過也有環保團體認為,樹木育苗、棲地不改善,先天失調後天不足,看醫生恐怕也醫不起。
林業試驗所多年來為樹醫催生運作,樹木醫學中心則為落實國內林木健康醫療體系,同時也回應2011年APEC林業部長會議中所倡議的「建立亞太區域林木疫病防檢疫網絡」提供資訊及技術,促進國際合作。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好年冬泛用 讓黑鳶死好幾次都不夠

2012年12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10月底民眾拾獲的黑鳶,肝臟測出致死加扶保劑量。(圖片來源:洪孝宇)猛禽誤食吃了老鼠藥的小動物造成間接死亡,時有所聞,農委會疾管局也同意農田施用老鼠藥應避開猛禽的重要棲息環境,但農藥對猛禽的影響卻未進一步探討。最近研究人員即對兩隻死亡的黑鳶進行完整的病理檢驗,發現體內好年冬含量高達已知的大型猛禽致死量數十倍,除了解開長久以來黑鳶族群數無法成長的部分謎團,也顯示農藥對猛禽的殺傷力不容忽視。
一般人習稱老鷹的黑鳶,是屏東縣重要的生態資源,10月底,在屏東縣竹田及潮州民眾分別撿到死亡的黑鳶,送到縣政府,其中一隻是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孫元勳研究團隊今年在瑪家繫放(裝上翼標再放回)的幼鳥,因時間距離太近,而引起孫元勳的注意,決定進行199項農藥、9項消炎藥及8項重金屬的毒物檢驗,11月13日分析出爐,其中一項成分超標,就是農民常用的習稱「好年冬」的加保扶。

農委會開放巴拉刈當落葉劑 化學品管制開倒車?

2012年12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紅豆是高屏地區的秋冬裡作,為了方便採收,農民都會私下使用除草劑來落葉,近日高雄區農改場則輔導農民用「巴拉刈」當紅豆採收前的落葉劑,認為收穫前7天使用,2天後殘留量就可低於我國訂定的殘留容許量,「消費者食用安全無虞」。
然而,為了配合機器採收開放巴拉刈,不無化學品管制開倒車的疑慮;也有研究指出,容易取得、傷害性大的巴拉刈,可能造成使用者神經性損傷。
紅豆收穫前施用巴拉刈落葉劑落葉情形。(圖片來源:高雄區農改場)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回應動保司催生聲浪 未來農業部擬設「動物保護會」

2012年12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趕在明(2013)年1月2日審查農業部組織法前,農委會端出「動物保護會」編制,回應動保團體「動保畜牧分家,成立動保司」訴求,未來將由主委擔任動保會召集人,下設「動物保護科」以及「寵物福利科」,可望終結畜牧兼作動保的命運。
農委會與民間團體會商動物保護業務組織。(圖片來源:關懷生命協會)

企鵝館預算遭刪 胡志強:這代表很多人反對嗎?

2012年12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不滿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淇認為反對企鵝館是少數,民間發起企鵝快閃,不是只有一位小姐反對企鵝館。(攝影:傅東森)大台中市政監督聯盟「2013年烏龍預算票選」結果剛出爐,台中市議會昨(18日)政黨協調即決議刪除榜首「企鵝館再編2000萬」預算,對此台中市政府發布新聞稿,市長胡志強對此深表遺憾,但也表示尊重議會的決議,強調蓋企鵝館帶動海線觀「沒有私心」,也不會砍伐任何防風林,不會破壞當地生態環境。聯盟發言人傅東森表示,最終結果還是需三讀底定。
因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淇回應媒體說「有一位小姐反對企鵝館也很正常」,也讓多位市民昨晚8點以自製的「這裡也有一位小姐(先生)反對企鵝館」的標語,到市府廣場「快閃」,表達反對企鵝館絕非少數人意見,力挺議會刪除預算。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走動的水龍頭 凸顯無殼寄居蟹處境

2012年12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海邊怎麼出現移動的水龍頭?仔細一看,原來是寄居蟹揹著水龍頭趴趴走。為何出現此現象?原來必須揹著殼才能生存的寄居蟹,在海邊幾乎找不到合適的螺貝殼了,只好把養樂多空瓶、塑膠瓶蓋、破燈泡當成家了!
這不是新品種寄居蟹,而是無殼可用的寄居蟹只好揹著水龍頭。(攝影:呂縉宇)
發起「還給寄居蟹一個家」活動的呂縉宇(山豬),也是義守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趙仁方研究團隊成員,這幾年來在綠島進行文化資產及自然生態方面的調查研究,過程中看到缺乏配套的旅遊活動,讓寄居蟹以及各種生命屍橫遍野;另外,在海邊常觀察到揹著各式各樣匪夷所思「殼蓋」的寄居蟹,讓他體會到寄居蟹處境的艱困。最近拍到揹著水龍頭的寄居蟹,他只能樂觀看待,至少水龍頭比較硬!

鼓勵餵獼猴? 國家風景區凸槌 專家批:沒保育觀念

2012年12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長期以來高雄柴山的人猴衝突令主管機關頭痛不已,究其原因,遊客餵食台灣獼猴的行為是原因之一,監察院最近建議農委會,應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增訂罰則,或輔導地方政府訂定自治條例,明令禁餵獼猴;但最近有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卻將餵食獼猴列入宣傳資料,明顯未借鏡柴山經驗,令保育團體搖頭。
東管處文宣品出現鼓勵餵食獼猴的文案
登仙橋是著名的賞猴地點,近年來因餵食導致人猴衝突的報導逐漸增加,恐怕成為柴山第二。但東管處與東河鄉公所「登仙橋遊憩區」都出現疑似鼓勵民眾餵食的文案。東管處副處長林維玲表示,將馬上修改行動APP以及網站相關的文字,至於文宣品的部分,未發放的資料將人工訂正、刪除以及加註。他說,文案是委託外包廠商,審稿時未注意而造成,未來將加強把關。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拖了380天才審完 台電預算在立院過關 實質已花掉7成

2012年12月1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民間團體聚集要求刪除核四預算。立法院昨(14日)再度進行2012年國營事業及非營業基金預算審查,其中「核能四廠第1、2號機發電計畫」等6案,因朝野立委不同調而付諸表決。上午反核團體聚集立法院前召開記者會,要求立委從嚴審查,刪除核四預算,然而,下午預算案表决卻以兩票之差,通過台電預算。
今年度只剩下20天不到的時間,立法院才審完台電今年度預算,而台電預算也用了7成,原應於前一年10月30日完成的審查,至今足足延宕380天,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預算審查已淪為形式。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和壢坵小農作朋友 好旅行走訪小米故鄉

2012年12月14日台東訊,廖靜蕙報導
歷坵小農杜爸歡喜示範徒手採小米。正當台東縣府與議會替美麗灣渡假村背書、宣稱該案是台東發展觀光的指標性開發案之際,此時也正是部落小米成熟陸續採收的季節,歷坵部落從自己的傳統出發,吸引不少友善小農的旅人造訪,與部落一起推廣小米文化。
趁著難得陽光露臉,幾位來自全台的「小農好旅人」,跟著金峰鄉歷坵部落的杜爸爸到山上採收小米。今年山上各項作物歉收,小農深鎖的眉頭,因為旅人的光臨而露出大大的笑容。主辦單位浩然基金會經理陳芬瑜表示,透過好旅行的方式,或能讓小米復耕的價值看得到!
今年小米收成不如預期,幾位歷坵復耕的農民難免感到挫折。八八風災後一路陪伴部落的浩然基金會以及台灣農村陣線正好發揮了智囊團的功能,陳芬瑜說,小米生產不好,老人家非常憂心,幾個夥伴也思考小米生產除了經濟上的效益,更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價值,因此嘗試以「小農好旅行」,讓民眾有機會接觸平常喝的小米酒、吃的小米粥這些作物生長的土地,也貼補小農收入。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不影響現行漁法 台中漁民支持劃設保護區

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說明會全紀錄-台中場
2012年12月13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設說明會第三場來到台中區漁會大安辦事處,保育組技正林華慶簡報說明。(圖片來源:林務局)「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說明會」昨(12日)第三場來到台中區漁會大安辦事處,漁民出席相當踴躍,支持在不影響現行漁法下劃設保護區。他們也提出多項困境,包括雙拖網漁船的威脅、中科污水排放影響大甲、大安溪沿岸漁業以及與台中港區之間漁法的協調。
林務局保育組棲地保育科長張弘毅一開始說明,劃設保護區對於漁民影響不大,卻能限制開發利用,未來開發必須經過審核,一旦對白海豚保育有影響,可能不會同意開發。農委會管保育白海豚也照顧漁民,若能增加海洋資源,白海豚有魚吃,漁民也有魚抓。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阿禮部落災後持續守護山林 保育兼顧生計

2012年12月12日屏東訊,廖靜蕙報導
阿禮部落災後參與保護區監測行動3年計畫已近尾聲,11日假屏東林業管理處成果發表。八八水災至今已過3年多,受創的屏東縣霧台鄉阿禮部落大多數族人,雖已遷移到長治鄉百合園區居住,不過災前已萌芽的社區保育觀念,並未因此熄滅。部分族人選擇留在山上,經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協助,以「災後參與保護區監測行動計畫」申請林務局補助,讓部落凝結的保育力量持續守護山林。這項計畫至今整整3年,昨(12日)舉辦成果發表會,現場也展出族人發展的各項產品,示範保育後豐富的自然資源不但能結合遊憩,並兼顧在地生計。
現場有來自高雄那瑪夏、屏東三地門、德文、達來、來義、春日及滿州鄉的社區夥伴。由紀錄片導演邱才彥災後3年來的影像紀錄,也首度公開。影片中呈現出這項計畫為部落帶來轉機,阿禮部落重建過程的韌性,也讓屏東縣政府及奇美企業將日本311大地震受災地區的仙台大專生帶到阿禮部落來見習。

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

彰化漁會發起白海豚宣言 靠自律不需保護區

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說明會全紀錄-彰化場
2012年12月7日彰化訊,廖靜蕙報導
彰化區漁會秘書洪一平代表漁民發表宣言。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劃設說明會昨(6日)第二場來到彰化鹿港,多數漁民認為從來不會抓白海豚、也不會傷害白海豚,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多此一舉。彰化區漁會也發表「漁民V. S. 白海豚的宣言」表示,尊崇漁民是白海豚的守護者,與白海豚競而不離、共存共榮。

讓漁民守護白海豚 劃保護區有保障

宣言內容還包括:認知白海豚資源急需保育、漁人能自我設定心理界線,維護白海豚資源環境、不捕撈、不驅逐。彰化區漁會秘書洪一平表示,平常已有漁業法、各項法令規範漁船作業,早已限制3海浬不得使用拖網,並不需再劃設保護區(重要棲息環境)。他也說,很多研究計畫,研究人員幾個月才來一次,反而漁民接觸到白海豚的機會比較多,何不讓漁民來保護白海豚?

憂漁法受限制 苗栗漁民不挺白海豚保護區

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說明會全紀錄-苗栗場
2012年12月7日苗栗訊,廖靜蕙報導
苗栗場說明會選在白東白西社區活動中心舉行。劃設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林務局保育組前天(5日)第一站來到苗栗縣通霄鎮,與南龍、通苑漁會漁民意見交流。一向以團結聞名的苗栗縣漁民,對於漁業署多項政策執法不力表示不滿,懷疑一旦劃設保護區,保育團體不斷施壓下,可能連流刺網都不能使用,將不利於漁民,因此堅決反對畫設保護區。

野保法第8條恐影響漁民權益

依傍台灣西岸生存,族群數估計約78隻的中華白海豚,因國光石化開發將影響其生存而讓國人意識到其困境,保育主管機關也積極尋求保育方案,並初步研擬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劃設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一旦劃定公告後,區域內之所有開發利用行為,都必須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及其施行細則5、6、8、10條辦理。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北緯23.5度黑翅鳶與黑面琵鷺同歡 鰲鼓溼地鑲嵌在社區

作者:廖靜蕙
四股社區的入口意象:「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立冬的嘉義東石,陽光仍然燦爛,正是來一趟溼地之旅的最佳時刻。距離鰲鼓溼地森林園區開園還有兩周,東石鄉沿路,到處都有酬神敬鬼的廟會,鑼鼓喧天好不熱鬧。進入四股村也能感受到熱鬧的氣氛,除了廟會之外,因為溼地慕名而來的旅客讓社區騷動起來。

四股聚集海口人與鳥仔
一進入社區,就被裝置藝術所吸引。四股社區是典型的農、漁村社區,是最靠近鰲鼓溼地的村莊,幾年前透過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再造,藉由去(2011)年文化部「藝術界入空間」計畫,將鰲鼓溼地與四股社區改造為「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兩位藝術家盧銘世、蔡英傑賦予廢置的蚵殼、水管、鋼筋、保麗龍、漂流木新任務,讓社區變身為兼具生態、人文、藝術的觀光景點。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活化休耕農地 獎勵短期經濟林無助糧食安全

2012年1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農委會活化休耕農地計畫推廣作物包括短期經濟林,不但無助糧食安全,甚至產生排擠作用。農委會3日宣布啟動「活化休耕農地計畫」,雖說以糧食安全為起點,並訂出5年內提高糧食自給率1.4%,不但緩不濟急,在推廣轉、契種植作物名單上也出現多個與糧食自給無關的項目,例如作為外銷的作物、短期經濟林的種植,還會排擠糧食作物生產面積,難免令人質疑目標能否達成。
即使是外銷作物,仍以糧食為主,為何獎勵短期經濟林,農委會農糧署明白表示是替代進口,並不是為了解決糧食自給;短期經濟林主要用於兩方面,中部地區養菇需求,經調查約需1500公頃;以及供應設於東部的中華紙漿廠原木片,因此在東部鼓勵種植桉樹(尤加利樹)。
農糧署表示,有些地方休耕良久,一下子要復耕種糧食是不可能的,因此劃定鄉鎮,以取材方便,專區方式,在1等則土地鼓勵種植短期經濟林。

活化休耕農地 農委會釋出多項獎勵措施

2012年1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農委會昨(3日)宣示啟動活化休耕農地計畫。(圖片來源:農委會)行政院農委會昨(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啟動「活化休耕農地計畫」,未來休耕補助一年只提供一期作,另一期作若種植符合獎勵作物,還有補助金可領取;對於無力耕種將土地出租給佃農的農民,將保障其農保資格,65歲以上農民還有離農獎勵金。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說,此方案是重建農業尊嚴,並提高農業產值及就業機會,兼顧農地生機與農村價值,並具體提升糧食自給率為34.9%。

復耕、擴大就業、提高糧食自給率
農委會主委親自說明。陳保基表示,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凸顯糧食問題。台灣因加入WTO而實施休耕制度,27-28年來,每年約20萬公頃的土地不生產,並使用100億左右的補貼經費,既無就業機會也無糧食生產。長期休耕也造成土地傷害,放著長草、生蟲、藏老鼠,影響隔田區的農作生產,這些都應設法改善。
農委會表示,此計畫以兩個期作連續休耕之5萬公頃農地為優先活化對象,自2013年1月上路,中程實施至2016年12月。首先,調整耕作制度,活化休耕農地,維護農業生產環境,增加產值及創造就業機會。其次,引進青年農民擴大經營規模,提昇產業生產力與競爭力。最終達成提高糧食自給率,維持國家糧食安全的目標。

校園有蝠了 100組校園蝙蝠屋提供申請

2012年12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蝙蝠因媒體渲染而有不同面貌,真實世界的蝙蝠卻無家可歸。圖為金黃鼠耳蝠。(攝影:張恒嘉)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在電子媒體宣傳下,有時是對抗惡魔的英勇形象,有時候在夜黑風高又疑為吸血鬼的跟班;變化莫測的形象,讓人神往或視為不祥。現實上的蝙蝠族群卻常因棲地消失、農業威脅而無以為家。為了推廣蝙蝠保育,台北市動物園推出蝙蝠造家計畫,提供100組校園蝙蝠屋,讓校園與蝠同享唷!
此項計畫是台北市動物園回應2011年起連續兩年的國際蝙蝠年保育行動,與澳門民政總署、香港嘉道理農場等相關單位共同策劃主辦。
動物園目前準備有100組蝙蝠屋提供相關單位申請,而動物園暑假之研習營隊改編自蝙蝠生態繪本「星月」之手偶劇劇本及配合之活動所擬訂之教案,亦將同步置於動物園網站,供合作夥伴參考下載,作為教育活動推廣用。

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

新北、花蓮水梯田 每年經濟價值逾5億

【里山精神在台灣】系列報導Ⅳ水梯田濕地生態與景觀保育及價值評估
2012年12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水梯田蘊含豐富的治水洪防、生物多樣性等多功能價值,常常被忽略。水梯田因位於都會與森林之間的緩衝地帶,具有不同生態系交會所產生的邊際效應,孕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林務局這幾年來協助幾個社區進行水梯田復育,只是水梯田到底有多值錢,卻因未貨幣化而少受重視。台北大學教授洪鴻智研究團隊最近正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花蓮縣及新北市的水梯田估計每年可創造5億1,360萬元的經濟效益。

價值貨幣化有利大眾溝通

今年由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洪鴻智領銜的研究團隊,應用條件評價法(CVM,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也可翻譯為「假設市場評價法」),從農業多功能角度,評估水梯田具有的濕地生態與景觀文化價值。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海龜救傷野放 可望結合宗教護生

2012年11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討海大不易,海洋環境惡化使得海龜生存危機四伏。(圖片來源:海洋國家管理處)象徵長壽的龜類,一向是討喜的吉祥代表,誰知道討海生活大不易!台灣除了陸地上的4種原生龜類以及已於野外建立族群的巴西龜,沿海還有5種常見的海龜。這些海龜終年生活在海底,除非生病或產卵,很少浮上海面或接近沙灘。隨著各種影響海龜生存的壓力增加,海龜救傷的需求也增加,台灣海大教授程一駿積極推動專責海龜救援收容,此舉也獲得佛教團體認同,或能將保育海龜與護生結合,成為海龜守護者。
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說,海龜號稱全世界最大的爬蟲類,從恐龍時代就存在的物種,在海中遨遊數百萬年後,卻在近200年內面臨滅絕的危機。世界上共有7種海龜,其中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以及革龜5種在台灣沿海可見。海龜活動範圍因與人類重疊性高,導致海龜大量受傷、染病或意外死亡,許多產卵的沙灘受人為破壞,無法傳宗接代而逐漸消失,因族群數稀少,全數列為保育類動物。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美麗灣第二?」 未得邵族同意 向山旅館BOT三闖環評未過

邵族:非抵制開發單位 風景區管理處應負責
2012年11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昨(28日)第3度進入環評專案小組審查,主辦單位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及開發單位仲成大飯店,再因開發基地位於邵族傳統領域,卻未諮詢並取得邵族部落會議同意,而做成「補件再審」的決議。
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第一期。(網路截圖)香港寶聲集團之仲成大飯店,獲選開發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案。(網路截圖)
此次審查會議是繼去(2011)年11月23日今年2月10日第二次專案審查會議後第3次闖關未竟。在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時,行政院原民會官員就曾提醒,開發前一定要諮詢並取得邵族同意,旅館建物及飯店設施也要能傳承邵族文化,避免成為「美麗灣第2」;但在昨日的環評會議上,開發單位再因相同的原因遭砲轟。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港資BOT日月潭傳統領域 邵族人憂存亡

2012年11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搶救邵族,原住民團體昨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邵族生存權。世居「水沙連」、人數只有700人的邵族,因「日月潭向山纜車站及向山旅館BOT興建案」侵占其傳統領域,並將於今(28日)進行第三次專案小組審查,昨(27日)由邵族民族議會、邵族文化發展協會及全球邵族之友會共同召開記者會,指控日管處強奪土地壓縮邵族生存空間,原團代表歐蜜‧偉浪說,已如風中之燭的邵族,政府不保護卻強取豪奪,族群恐怕得面對消滅的命運。
分佈於南投縣魚池鄉及水里鄉,人口約704人(2011年4月數據),與撒奇萊雅族人數都不到千人。相傳邵族的祖先是在追逐一隻白鹿時,發現了祖居地「水沙連」,日月潭區域向為邵族傳統領域水沙連的一部分。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為救傷野生動物祝福 佛教團體豎立護生典範

2012年11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大量集體放生越來越引發社會質疑,要讓放生符合護生並不難,部分佛教團體已開始反省,修正行為。圖為高雄海濤法師所進行的放流。(攝影:林瑞珠)佛教徒為了護生,而有解救遭難的動物隨後放生之德,曾幾何時,放生規模不斷增加,大量集體的放生,難免引發社會大眾的疑慮,擔心諸如外來物種入侵對生態造成的影響。對此,宗教團體內部也有不少反省與行為修正,這兩年來,幾個佛教團體就與野動急救站合作,豎立放生護生的典範。

以支持野生動物救傷實踐護生

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與宗教團體共同辦理「生態放生」活動。(圖片來源:慈心基金會)
野生動物急救站除了要照顧受傷的野生動物,還要為了籌措營運經費焦頭爛額,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屬於比較幸運的,這兩年,台中佛教蓮社與台北市福智佛教基金會合作以「傷癒野生動物放生與環境教育推廣計畫」支持特生中心急救站專業人力資源,並為即將野放的野生動物祝福,除此之外,他們也將動物相關的生命教育推展到校園及社會大眾。
救傷後的野放也是廣義的放生,有些野放的動物幸運的有來自宗教團體的祝福。特生中心急救站副研究員詹芳澤表示,復原的野生動物一經特生中心急救站評估可野放時,即邀請宗教團體共同舉辦放生活動。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交通部首辦國際鳥拉松 見證雲嘉南豐富鳥類生態

2012年11月2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疾風隊記錄到的珍稀冬候鳥花雀。(圖片來源:疾風隊臉書)雲嘉南沿海觀光魅力何止鹽田風情,入冬之後絕佳的鳥況也成為賣點。由交通部雲嘉南濱海、阿里山、西拉雅3個國家風景區首創先例,24~25日(上週六、日)舉辦連續30小時的「國際觀鳥馬拉松大賽」吸引來自6個國家、22隊參賽。經過30個小時記錄,所有參賽隊伍共觀察記錄到264種鳥類,印證雲林、嘉義、台南等4縣市山與海的豐富鳥況。
2012白色雲嘉南國際觀鳥馬拉松大賽(Taiwan Birdathon)比賽於24日(上週六)在嘉義縣布袋遊客中心展開,範圍涵蓋雲、嘉、南,北自雲林湖口溼地,南到台南四草溼地,是台灣西海岸的最佳賞鳥地點。來自美國、南非、日本、韓國、德國以及台灣的鳥友組隊參賽,並由屏東科技大學「DNA趣自然隊」記錄173種鳥類奪冠,第二、三名分別為來自屏東以及台北的「屏科大里山隊」、「疾風隊」。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稀有更值得保護 環團籲禁捕大白鯊

2012年11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遭捕捉大白鯊腹中的胚胎,沒辦法出生,學者製成標本。罕見物種大白鯊出現台灣太平洋沿海,兩個月來台灣漁船陸續捕獲大白鯊、巨口鯊,經媒體報導,引發民眾好奇。其中包括一隻已懷孕的大白鯊,經解剖得知有9隻小鯊,並已製成標本。昨(21日)環保團體帶著小鯊標本,為珍貴鯊魚請命,要求農委會比照鯨鯊,列為禁捕對象。(參見相關報導:環團為大白鯊說話:「沒了鯊魚 人類更危險」

難得一見的大白鯊

根據媒體報導,10月17日在台東外海捕獲巨口鯊10月28日宜蘭本月3日花蓮14日台東捕獲大白鯊,包括一隻已懷孕的母鯊。Congratulafins護鯊組織台灣代表蘇珊慧表示,大白鯊懷孕須2-3年、平均一次只生產2-14尾寶寶。
大白鯊(Carcharodon carcharias)是已知族群數持續下降、稀少的海洋大型物種,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評比VU(易危)。大白鯊及姥鯊,都是華盛頓公約(簡稱CITES)附錄Ⅱ名單,是在官方管制下才得以進行買賣的物種。生活在深海的巨口鯊更是罕見,已知紀錄不到50隻,連IUCN都無法判斷其存活情形。但這些鯊魚在媒體報導下變得好「嚇人」,捕獲大白鯊則是「轟動漁港」、「做功德」。

環團為大白鯊說話:「沒了鯊魚 人類更危險」

2012年11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電影大白鯊嗜血形象深烙,並成為主流社會的既定印象。但這種誤解並非無從解開,已逝的大白鯊小說原作者彼得‧本奇利(Peter Benchley),本身就是護鯊急先鋒,2000年也曾抵台呼籲拒吃魚翅。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被鯊魚攻擊的機會遠小於抽菸、肥胖導致的死亡。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陳玉敏表示,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國際鯊魚攻擊事件檔案研究」(ISAF)顯示,自1900年以來,無故攻擊事件雖有增加趨勢,但這並不表示鯊魚攻擊人類的頻率增加,也未有證據顯示鯊魚將人類視為食物。反而是人類花在水上活動的時間比起100年前多很多,因此才增加兩物種互動的機會。
換句話說,是人類進入海洋生物的家,而衝浪者或是泳客容易被鯊魚誤認為快速移動的獵物,因而導致誤會攻擊所致。
攝影師的實驗
知名攝影師Daniel Botelho與大白鯊互動的經驗,或能成為最好的說明。他以24小時在籠外和大白鯊潛水互動的紀錄,證明大白鯊並沒有任何攻擊行動。Daniel以自身經驗告訴大家,不要以偏見對待大白鯊。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啟動第Ⅴ類接觸 吉哈拉艾實現里山精神

【里山精神在台灣】系列報導Ⅲ從吉哈拉艾文化景觀談融入IUCN第五類地景保護區
本報2012年11月2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豐南村吉哈拉艾梯田文化景觀。(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提供)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保存完整的梯田及水圳文化景觀吉哈拉艾部落位址,自然景觀美不勝收,先民在此勞動耕耘換取生活所需的場景完整收錄,詮釋了里山精神。只不過國內尚未有兼顧里山精神又能達到社區治理的保護區法令工具。東華大學副教授李光中最近即協助社區,以《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文化景觀」登錄,踏出里山倡議實踐的第一步。

社區保育的第Ⅴ類接觸

里山倡議的核心概念是「社會-生態-生產地景」,意思是指人類與自然長期交互作用所形成的生物棲地,以及人類土地利用的動態所形成的鑲嵌板塊景觀,這過程維持了生物多樣性以及提供人類生活所需;而保有這項地景之完整性,則是IUCN保護區的分類第V類「地景/海景保護區(Protected Landscape)的重要工作。
李光中表示,根據1994年IUCN保護區的分類第V類「地景/海景保護區(Protected Landscape)是指一塊陸地(包含海岸和海域)長期在人與地的交互作用影響下,塑造出獨特的個性,具有顯著的美學、生態學和(或)文化價值及很高的生物多樣性,最符合里山倡議的生產地景。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還是有機農業好 顯於物種隱於基因

【里山精神在台灣】系列報導Ⅱ有機農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2012年11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阿石伯的蓮花池。(攝影:陳建志)還記得「買蓮花救赤蛙」新北市三芝區的農民阿石伯嗎?從慣行農法改變為友善環境的有機耕作,阿石伯的睡蓮池不但生產由台北赤蛙掛保證健康的蓮花產品,也成了環境教育解說場域。「有機農業最直接的證據來自生物多樣性的表現」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陳建志指出,有機農業不但能停止慣行農法造成的生物多樣性喪失,並能促使物種、基因、生態系甚至景觀的多樣性。

農業方式:生物多樣性之首要

有機農業種出生物多樣性,不但顯於物種也隱於基因。15日(上週四)林務局所舉辦的里山倡議精神的實踐研討會,陳建志舉橫山香水蓮花池復育台北赤蛙為例,為了保育台北赤蛙,楊文石從2003年改採有機農法,種出生物多樣性的香水蓮花,他的故事經公共電視報導一砲而紅,很多學校、民眾找他解說,現身說法推廣教育,許多學校老師也將此當成生命教育的教材。
80多歲的阿石伯,現在多了一份副業,就是擔任解說員賺鐘點費,成了英雄有名氣又有鐘點費。這也證明了有機農業不但對生物多樣性創造的好處,也常常直接回饋給人類。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和土地重歸於好 社區保育遍地開花

【里山精神在台灣】系列報導Ⅰ:里山倡議研討會
2012年11月1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林務局近年來積極建構保護區外的保護區,並與社區以產業復甦帶動保育力量。圖為保育組長管立豪主持討論。(攝影:李偉傑)對於保護區,我們一向以為在人煙罕至之處,將之與人類隔離設區保護,殊不知,人為適當干擾的地方,如農田、魚塭、人造林,生物多樣性豐度更高,特別是在都市與森林交界之處,農田與森林、溪流生態系交會處,邊際效應更為明顯。然而,此處也面臨高度開發壓力。近年來,林務局體認到保育的關鍵在於社區,而提出的「建構保護區外的保護區」,並以此回應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0 次簽約國大會所提出的里山倡議以及愛知目標,作為挽救人與土地失衡的關係的解決方案。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溼地列傳】之四:泥質灘地 惜別的海岸

作者:廖靜蕙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087/6994445574_950c34dd98_n.jpg位於台中清水大甲溪出口南側的高美溼地,綠意盎然的雲林莞草以及平坦的沙灘,每逢假日,人潮蜂擁,好不熱鬧。不遠處一座八角形的燈塔,塔身紅白相間的平行條紋,增添了浪漫的想像,更吸引不少新人到此拍攝婚紗。沙灘讓人易於親近海洋,只是過度的人跡雜沓,可能干擾了海岸生物的生存。

沙灘上的藝術家

台灣有令人羨慕的海岸,海岸地形千變萬化,其中西海岸更具備沙質、礫石、泥質等地形,孕育出豐富的底棲生物以及海岸生態。知名的新竹市香山溼地,從南寮到香山灘地一帶,看似單調的景色,卻是多種蟹貝類的家。包括台灣特有種、穴口呈現泥塔狀的台灣招潮蟹、喜歡滾沙球的股窗蟹、擅長建造球狀圓形洞口的凶狠圓軸蟹以及隆脊張口蟹等,在這裡得以安身立命。

【溼地列傳】之三:湧泉 淡水域最後方舟

作者:廖靜蕙
劉晉坤小時候也是在溪邊嬉戲成長的。(攝影:劉晉坤)台東市立湧泉運動公園的排水口,一大早就聚集一群家庭主婦,她們穿著魚塭裝,在水中清洗衣物。利用來自地底、源源不絕冒出來的泉水,將衣物洗得很乾淨,曬過太陽之後,還留著大自然的味道,而且節省水電開銷。
炎炎夏日裡,蘇澳冷泉更是民眾嚮往的消暑去處。這些從地表滲透出來的天然湧泉,不但為人類消暑,更能隨時注入濕地,提供乾淨的水源供濕地生物生存。正當台灣中低海拔水域遭受過度人為開發,使得棲息在其中的淡水生物面臨生存威脅之際,湧泉幾乎成為淡水域生物最後的方舟。
從高山上一路往下奔流的泉水,到達山腳、平原,不是匯流成溪河,就是下滲到地底成為伏流,直到沖積扇央,含水層裸露,才又湧出地表,成為人類樂於親近的湧泉,早期常民智慧也反映在這個水循環的過程。
剛從出水口冒出的湧泉,潔淨、低溶氧,幾乎沒有生物存在,適合做飲水之用。上游接近出水口的河段,大家約定俗成用來飲用、洗菜,接著往下游方向洗衣物、手腳、一直到洗尿布,次序井然,隨著這些洗滌程序,河川增加了雜質也增添了營養鹽,豐富了河川生態。

【溼地列傳】之二:藻礁 千年海岸的愛與死

作者:廖靜蕙
藻礁所形成的地景之美,無以言喻。(攝影:呂東杰)桃園縣新屋鄉永安漁港北側,每當低潮線時,一片完整的礁體顯露,礁體間生機盎然。此地地質資料一直記載為珊瑚礁,直到1998年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戴昌鳳調查時才發現,這片礁體是由珊瑚藻為主建造的生物礁,推估至少歷經7000多年才形成, 國人由此開始認識藻礁。
桃園海岸是由珊瑚藻類等造礁生物遺骸建造而成的生物礁,造礁的首要條件是固定的底質,而桃園台地沖刷下來的大卵石及礫石恰好是適合的底質。這種生物礁每年都會因造礁生物附著生長後留下石灰質而增加礁體。有別於珊瑚是以骨幹造礁,藻礁是植物造礁,每年一層一層慢慢長,累積速率很慢,速度遠比不上珊瑚造礁。

【溼地列傳】之一:水梯田 豐富生態及農村文化

作者:廖靜蕙
【編按】濕地列傳:環境議題普遍受到關注,但一般人對於濕地的了解仍不如森林或海洋,教會公報將不定期刊登「濕地列傳」系列文章,介紹許多生活中常見的濕地,幫助我們更了解環境,更懂得如何維護與管理。
貢寮的老農重返水梯田,展現傳統農法智慧。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森林保育及林業要分家 環團:山林保育別走回頭路

2012年11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山林水土不分家,環團反對農業部設林業司。(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隨著國家組織改造重要工程接近尾聲,又出現爭議。最近民進黨立法委員尤美女國會問政一席話「農林漁牧應不分家」,正中農委會下懷,不但傳出將林業試驗研究所保留原編制、原林務局拆出林業司以及森林暨自然保育署,今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環保署署長沈世宏將會同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進行協商。此項傳聞,讓環保團體悻然,痛批組織改造未蒙其利先蒙其害,一旦林產脫離森林保育,將使得台灣森林沉淪。

卓蘭又見落單小石虎 保育員「通知家長帶回」

2012年11月16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卓蘭再發現落單小石虎,新竹林管處提醒民眾,可立即通報,不一定需帶走小石虎。(圖片來源:新竹林管處)隨著國人保育石虎意識提高,連續幾個月來,都有民眾通報石虎蹤跡。苗栗縣政府1999縣民熱線於週一晚上接獲民眾通報,在卓蘭鎮山區路邊發現一隻小石虎,經苗栗縣政府林務科現場評估,疑似竹林砍伐造成母石虎驚嚇棄子離去。淺山開發未兼顧生物多樣化,已成保育難題,台灣唯一的貓科動物石虎,首當其衝,學者認為,唯有透過社區居民起而保護,才能落實石虎保育。
小石虎發現時有些失溫和饑餓的現象,經由苗栗縣特有生物保育協會人員的協助照顧後,在週二已恢復活力。這是繼上個月民眾在苗栗縣卓蘭地區,發現一隻年輕石虎遭車撞死後,再度通報拾獲的小石虎,在在印證苗栗為石虎之鄉。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生物多樣性民眾莫宰羊 無法進入台灣社會主流

2012年11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香山溼地赤足鷸飛舞的景色。(圖片來源:新竹市政府)儘管生物多樣性公約不斷強調將生物多樣性思維加入主流價值系統中,以達到社會永續的目的,但是,人們對於這個用詞以及內涵仍舊陌生,也不會將之融入於日常生活的思考;更不知生物生命的衰敗,可能導致生態系破口,讓無法預測的災難隨伺在側。
如此攸關存亡的議題,在國內,相較於性別主流化的力道,推動生物多樣性主流化的力道單薄得多了,不但在都市計畫中缺席,環境影響衝擊評估更被視為毒藥。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銀合歡入侵鰲鼓 志工揮汗除不盡

2012年11月13日嘉義訊,廖靜蕙報導
志工移除銀合歡。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嘉義縣東石鄉的鰲鼓溼地良好的溼地生態,吸引全世界240多種候鳥到此過境,賞鳥人潮也隨之絡繹不絕。不過堤防上的銀合歡純林,不斷蔓延,可能影響溼地生態,降低生物多樣性。
上周末(10日)鰲鼓溼地西邊防汛道路旁的堤防上即集合了一批來自台北的志工,會同當地社區社工犧牲假日投入勞動服務,努力清除堤防上的銀合歡。盡管11月的陽光仍然主宰著大地,每人揮汗如雨,卻仍充滿笑語,他們把平常在企業上班講求的效率,充分發揮在移除外來種上,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已經堆滿好幾堆銀合歡枝幹。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高屏大湖開發毀田 神農大帝也無奈

2012年11月12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美濃輔天五穀宮昨(11日)熱鬧非凡,來自全國神農大帝的信徒齊聚一堂。一年一度「全國神農氏文化祭」昨(11日)在高雄美濃輔天五穀宮登場,來自全台85座宮廟、上千位信徒前來參加,讓小村莊熱鬧非凡。另一邊,同樣在美濃溪與楠梓仙溪沖積平原上,旗山廣福里的毛豆種植農民,卻因高屏大湖開發一案,正面臨土地繳回,住家及百甲農田付之一闕的難關。
傳說中的神農氏主掌農業,是農家的精神寄託,因嚐遍百草行醫濟世,而成為台灣民間的重要信仰,從其行止正好顯示自然生態與農業的價值。高雄市長陳菊前往參拜祈福,感念神農大帝的恩澤,同時祈求高雄農業興盛、五穀豐收。不過,為了將水運輸給高雄鳳山地區居民,高屏大湖開發案即將在此開挖700甲良田,衝擊最大的就是毛豆種植產業。

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海稻米」產銷靠自己 石梯坪微型產業成形

【溼地種出海稻米】系列報導之三:豐濱的微型產業
2012年11月9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11月初的夜晚,石梯坪海邊稍有寒意,水梯田復耕團隊蟄伏所在地「升火工作室」飄著各種氣味,一群來自各地的人聚集在此,無論是在外面偎著營火取暖、聽音樂、歡笑;或是在咖啡館裡啜著小口的咖啡,各得其所。
房舍中一角,現煮的咖啡,撩撥著旅客的心,忍不住要還來一杯咖啡,陪襯夜晚的浪漫。剛開幕的瀰漫(MIMA'AN)咖啡藝遊空間,年輕的部落族人王亞梵和朋友海蒂,忙著為遊客煮咖啡。
Mimaan文化商品空間3(圖片來源:林務局)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天冷好打獵? 獸鋏套索出籠山林變色

2012年11月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立冬剛過,本報即接獲讀者投訴,在花蓮縱谷山區尋獲誤觸獸夾、皮開肉綻的山羌,因左前腳被獸夾夾到只剩一點皮肉,為了救傷,只好割斷截肢。民眾表示,每年這個時候開始到隔年3、4月,是很多動物的繁殖期,卻也因天氣冷,動物會往低處移動,形成最好的打獵季節,又因屍體不易腐敗好處理,因此獵人傾巢而出,成了動物的生死交關期。
誤觸獸夾的山羌。腳被夾住的山羌。
被夾住的山羌骨頭都露出來了。截肢後留下左前蹄。
民眾表示,山區常發現獸夾以及鋼索做成的套索,這些陷阱不時可見瀕死的野生動物或屍身,顯見放置陷阱的獵人不一定會定期巡查,危害野生動物甚鉅。當地雖明令五金行不得製造、販售,但只是化明為暗,黑市價格也由250元翻了一倍,賣到800元。鋼索則會讓野生動物快速死亡。

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

港口部落為釀酒種糯米 古法育苗彎腰插秧

【溼地種出海稻米】系列報導之二:糯米長高高
2012年11月7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港口部落以糯米種子在田裡育苗。(攝影:舒米如妮)花蓮石梯坪海岸水梯田一改往常,成為生產糧食的基地,隨著第一批健康無毒的海稻米上市,水梯田復耕團隊馬不停蹄,繼續種植釀酒用的糯米。幾位族人農民興致沖沖,買來熟悉的種子,以傳統方式育苗,並以古法、手工插秧的方式,一根一根的種起來了,這種毅力,連農業專家都讚嘆不已。復耕團隊靈魂人物舒米如妮堅持以傳統方式育苗,為重現阿美古老農法推進一步。

以傳統育苗確保耕種自主權

石梯坪水梯田海稻米退場之後,留下一甲地種植糯米。今年海稻米種得比較晚,原該7月收成的水稻,延遲到8月底、9月初收割,雖然花蓮區農改場的指導人員評估,9月之後的海邊,東北季風、海風,甚至颱風頻繁,不利於稻米耕種,種植綠肥可能比較不費力,沒想到部落裡資深的農民,早已聽從長者的話,從萬榮買來一批糯米種原。老人家甚至說不出品種名,只知道到哪裡跟誰買「這種糯米品種」,這批種子在舒米的堅持下,擠出族人腦中古老農法的記憶,一一重現在海邊的水梯田。
第一次嘗試自己育苗,是一大挑戰,程序繁雜,種植過程更是辛苦十倍百倍。舒米說,不少族人認為只要到育苗場買秧苗就好了呀!但是舒米卻堅持要找回耕種的自主權,透過育苗、保種,確保生產無虞,進一步發展部落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