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怪手開上山坡 小石虎有家歸不得

留住石虎‧系列報導之5
2012年8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
小石虎約2個半月大,疑似因怪手挖到其巢穴,而與母親分離。(圖片來源: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文林苑怪手毀家令人唏噓,住在苗栗縣的小石虎,也因山坡地開發不斷,難逃怪手毀家的命運。周一(27日)中午,林務局三義火炎山生態教育館接獲苗栗縣三義鄉羅姓民眾送來的小石虎,民眾表示,是在三義勝興一帶撿到的,當時現場正在進行山坡地開發。此個體輾轉送到南投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昨再送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期待透過野放訓練,有朝一日重返家園。

台灣未有經人工圈養後野放紀錄

貌似家貓的石虎,名列瀕危保育類動物,也是台灣繼雲豹之後,僅剩唯一的原生貓科動物,主要棲息在淺山丘陵地區,過去全台灣低海拔山區都有分布,目前族群數量較為穩定的棲地主要集中在苗栗縣境內。新竹林管處表示,從近幾年的研究調查資料顯示,全台石虎數量恐怕僅存數百隻。

貌似家貓的石虎,被列為瀕危保育類動物,也是台灣繼雲豹之後,僅剩唯一的原生貓科動物,主要棲息在淺山丘陵地區,過去全台灣低海拔山區都有分布,目前族群數量較為穩定的棲地主要集中在苗栗縣境內。新竹林管處表示,從近幾年的研究調查資料顯示,全台石虎數量恐怕僅存數百隻。
此次發現的個體,經特生中心野動收容站進行簡單的健康檢查後,確認是隻雌性個體,大約二個多月大,身體情況相當良好,未來有機會進行野放。經協商後,決定送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由石虎研究人員陳美汀負責相關的收容、野放規劃。
陳美汀表示,台灣救傷石虎,大多復原後野放,與人類的接觸不多,尚未有過經人工圈養後野放的經驗。人工圈養過的石虎,最擔心會太親近人類活動,而遭獵捕或毒殺。此次小石虎的細部規劃尚未完成,初步將進行野放訓練,包括給予活體,訓練小石虎捕捉,找個有樹木的空地訓練牠爬樹;減少人為的依賴,維持野性,甚至比現在更野,之後期待能漸進式的讓小石虎適應野外生活,最後達到回原棲地的目標。一旦評估可野放,也將在小石虎身上安裝發報器,進行後續追蹤研究。
「純食肉目動物,野放訓練(比想像中)更難,小時候被養,和人太親近,能不能野性再現,要試試看才知道,這是新的嘗試。」陳美汀說。目前特生中心收容的石虎,大多以被獸夾夾傷的個體居多,雖也曾收留過健康的石虎,但未有野放的經驗。
石虎一旦截肢,無法獵食,就注定無法回歸野外,因為牠們只吃獵食的活體,不吃腐肉。相較之下,鼬獾即使截肢,仍有可能回到野外,因為牠們可以抓地底下的蚯蚓。之前救傷後隨即野放的石虎,疑遭撞死,都跟棲地遭破壞有關,而非無法適應環境。

而石虎一旦被收容,幾乎宣告野外族群再減少一隻。

野放路迢迢

陳美汀計畫於苗栗徵求有足夠農地的民眾協助,收留小石虎到野外生活前的過渡期。
陳美汀說,目前非常需要野外族群的基礎資料,長期來缺乏基礎調查,石虎野放成為不可能的任務。「野放必須考慮的因素很多,而這些因素都必須建立在對野外族群的了解。」
陳美汀解釋,即使野放訓練成功後,找不到野放地點,仍然功虧一簣。若是不了解台灣各地石虎的基因表現的差異,無從得知野放地點;此外,即使知道原棲地,若原棲地遭到開發破壞或仍存在獵捕壓力,依舊無法野放。
在此前提下,即使想以收容中心內的圈養族群進行繁殖、野放,補充野外族群也做不到。

保育石虎應啟動預警原則

陳美汀說,最壞的打算就是終生收留,這意味著野外族群又減少一隻個體,對於台灣的石虎數量雪上加霜。健康活潑的小石虎,只因為不當的開發,可能得面對終生囚禁。
根據陳美汀觀察,石虎的繁殖能力不差,只要有適合的棲地,是有機會建立族群。然而面對台灣淺山地區山坡地不斷的改變用地、開路,強遭迫遷、流離失所的石虎,可能如雲豹消散於台灣。
相較於「媽祖魚」,瀕絕的石虎是否也應啟動「一隻都不能少」的預警原則,保育主管機關應說清楚

救傷原則,盡速聯絡生機越大

新竹林管處呼籲民眾,石虎是台灣重要的珍貴野生動物,需要大家的關心與愛護,若發現需要救傷的石虎,可立即就近連絡當地政府或林務局相關單位,他們會協助 將石虎送達救傷機構。若發現的石虎為幼齡個體,也千萬不要因為可愛帶回家收養,小石虎雖然看似溫馴,但是隨著逐漸長大,石虎的野性便會顯露出來,此時容易 對人身造成傷害;陳美汀也說,及早送專業機構,也是為石虎留一線生機。
飼養保育類野生動物是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一經查獲,將面臨重罰甚至入獄的刑責。
※ 遇到野生動物救傷,莫等待莫遲疑,速送各地野生動物救傷收容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