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鯨鯊野放失敗檢討】缺終身規劃的責任認知 海洋生命教育錯誤示範

系列(1):為展示教育犧牲的動物
2013年7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圈養8年野放的2號鯨鯊,從本月10日野放至今生死未卜。然而學者從紀錄片中發現,2號鯨鯊第3次是被眾人推回海裡,直接向下沉,有別前兩次往前游,研判2號鯨鯊早於擱淺過程曝曬死亡,推向海裡等同毀跡滅屍。記者調查,館方與BOT經營者海景公司雖然將其從漁民手中買回,免於饕客下肚的命運,卻無終身規劃的責任認知;鯨鯊在8年走入許多年輕人的生命記憶,卻未得善終,成為海洋生命教育的錯誤示範。
2號鯨鯊第二次擱淺,在陸地上長達3小時時間,學者研判早就被自己壓死了!(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副教授莊守正表示,鯨鯊並不像海洋哺乳類是用肺部呼吸,就是一條魚,以鰓呼吸,必須維持在水裡,無法承受在陸上這麼久時間;另外,鯨鯊體型大卻沒有肋骨,無法保護內臟,在陸地上會被自己壓死,因此研判2號鯨鯊已死。

年輕一代的共同記憶

由公共電視拍攝的野放過程紀錄片〈鯨鯊要回家〉顯示,片中鯨鯊往下沉,且隨著海浪漂流,並非有意識的游動。因2號鯨鯊在最後一次野放時,已將衛星標取下改換傳統標,因此要求證其生死恐怕遙遙無期。
2號鯨鯊更是年輕一代國人共同回憶。在此引述台灣珊瑚礁學會的資料:
「大二學生的郭慧文,聽到曾參與行動的長輩述說鯨鯊2號的野放過程時,忍不住眼淚直掉,因為台灣目前20歲上下的年輕輩,很多都是從小學、初中、高中,畢業旅行都曾到訪海生館,領受過鯨鯊優雅的泳姿和迷人風采,鯨鯊2號已不止是寵物,牠是台灣青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朋友。」

變調的展示教育

2號鯨鯊野放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海生館BOT廠商──南仁湖集團的海景公司也因此自承野放過程5大錯誤試圖為整件事止血。打著海洋教育的名號,海生館因鯨鯊至少讓520萬人次入館,帶給海景公司的收入,和牠最後的待遇實在天與地般遙遠。
當館方與保育團體對此次野放隔空交戰之際,更令人關心的是,台灣到底還有多少圈養的大型海洋生物、在這次野放經驗有沒有學到教訓,圈養者到底能不能盡到飼主責任、有沒有能力照顧牠們一生?或者只是利用後,假野放之名,隨意亂丟?

8年前救出盤中飧命運  卻無終老規劃與責任認知

海生館經營包括兩個部分,海生館屬於政府研究部門,一部份業務則開放給外界採「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由南仁湖集團旗下的海景公司獲得25年經營權。從2004年至今,海景公司先後養過3尾鯨鯊,第一尾的「嘉嘉」被圈養3年,體長5.2公尺時,於2007年3月野放。「鯨鯊1號」則圈養1年多即已夭折。
7月10日野放的鯨鯊2號,則是2005年漁民捕獲,經海生館買下,圈養8年、體長超過7公尺、體重超過3.6公噸。
若不是海生館買下鯨鯊留下活口,鯨鯊在8年前即已死亡。漁業署於2008年才全面推動禁捕鯨鯊政策,鯨鯊2號2005年被漁民捕獲。不要說當時的社會氛圍了,時至今日,俗稱豆腐鯊的鯨鯊,一旦被捕捉,仍可能論斤秤兩的賣到海鮮餐廳,再一盤一盤的賣到餐桌上供人們享用。
這原是一樁美談,無奈缺乏完善管理計畫,以營利為導向的經營模式,缺乏為鯨鯊終身規劃的認知和責任,鯨鯊雖生猶死,也等於宣判其死刑。

鯨鯊圈養卻未留下相關的研究報告

海生館買入鯨鯊,原為教育展示之合理利用,是因環境教育而犧牲的少數個體,目的是讓國民藉此了解野生物、海洋教育。台灣依據《社會教育法》設立在教育部之下,撇開BOT不論,這在世界上屬於先進的做法,在飼主責任、動物福利以及展示利用上,原本期待成為典範。
展示教育一向都必須示以教育內容以及展示之必要性,經過嚴格審定、事後監督。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劉湘瑤指出,這類展場監督,應包括展示材料以及操作材料,並考慮後續的管理問題。特別是展示材料為活體,更應顧及生存權以及福利。
可惜實際執行卻未盡人意,8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闕如,幾年來陸續死亡、野放的3隻鯨鯊,竟然只留下未知的空白,2號鯨鯊至死仍只會繞圈子,未及回復到直線游動的行為。
因展示教育所圈養的動物,是為環境教育而犧牲,帶給台灣社會莫大的貢獻,飼養者應負起最大責任,而非倉促決定,遂行野放,事後才發新聞稿道歉,毫無檢討。

勿忘初衷

館方在網頁上十分自得於館內的生長環境與飼育技術都能符合鯨鯊的生物需求,所以才能在人工圈養的環境,得以存活如此長的時間。這麼讓館方自誇、努力飼育的鯨鯊,怎會一夕之間就把牠放掉,而非尋求對這隻寶貝最好的安置之路呢?
圈養鯨鯊,是為了海洋、生態以及環境教育,這個初衷不能忘。今天我們對待2號鯨鯊的態度卻如此粗糙,讓一個在池子裡迷失自我的鯨鯊,在完全沒有準備下,回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號稱以海洋教育為本的海生館,到底怎麼了,讓為台灣民眾服務8年的鯨鯊畫下如此令人鼻酸的休止符呢?(本文為系列一,繼續閱讀系列二

鯨鯊小語

鯨鯊:海上溫柔的巨人。
鯨鯊(Rhincodon typus)以個性溫柔著稱,因此有「海中溫柔的巨人」之美名;身上布滿有如星星的斑點,又名「繁星」、「海底的星星」。雖然至今仍無法推估鯨鯊數量,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認為鯨鯊處於瀕危狀態。
早在1億8千萬年前,鯊魚就存在這個星球,當時地球主要由恐龍和鯊魚統治,雖然鯊魚生存下來,卻躲不過人類的撈捕面臨滅絕。鯊魚腦部發達,能將訊息傳達到神經系統,並具備靈敏的嗅覺,身材可到18-20公尺,壽命約70-100歲。

保育鯨鯊全球動起來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於 2000 年將鯨鯊列入為易危(vulnerable)物
種。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於 2002 年將其列入附錄二物種。
台灣自 2001 年起,實施漁獲通報,隔年訂定總量管制,並逐年減少; 2008 起全面禁止捕撈、販賣、持有及進出口。誤入定置網之活體鯨鯊,則以標識放流方式進行科學研究。
2008年開始,鯨鯊有了專屬的日子:8月30日世界鯨鯊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