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農田生態系健不健康 看蜘蛛就知道

蜘蛛好威Ⅱ:農田免費長工 監測生物多樣性
2013年8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長腳蛛。(攝影:陳漢卿)農田生態系肩負著養活人類的任務,也提供氣候及水質調節、防洪等重要的功能。營造健康的生產環境很重要,但要很快了解農田裡的生態系健全與否,哪一種生物最具代表性?花蓮農改場副場長范美玲經過3個水稻田期作研究調查,選定幾種物種,尤以肉眼辨識度高的蜘蛛最優。

健康的農田招募免費長工

常住在水稻田的蜘蛛,只需提供食宿,就能全年無休打理蟲害。早期農田常可見蜘蛛在田間結網,幫忙農民捕食有害農田的昆蟲,清早當農田巡田最容易看到網狀珍珠掛在稻田中(蜘蛛網與露珠交織而成);後來因農藥盛行,曾出走很長一段時間。現在,友善環境的農耕方式,再度邀請蜘蛛來田裡打工。
有機農業強調健康、生態、公平以及謹慎等原則,台灣雖然有有機認證,但往往缺乏生物多樣性保全的思維,部分有機資材雖符合驗證,可用於有機農法,卻不見得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例如用來抑制福壽螺的苦茶粕,就可能影響水田中的蛙類。即使農民知道生物多樣性保全的重要性,卻苦無方法監測所使用的農法是否都能顧及生物多樣性。

以節肢動物監測農田生態系

為了提供有效的方法幫助農民了解農田生物多樣性,范美玲的博士論文,即以發展台灣農田的生物多樣性指標物種為題,選定花蓮縣富里鄉5個村,經過一年半(水稻3期作)進行水稻田研究調查,節肢動物門的蜘蛛、橙瓢蟲以及寄生蜂入選為農田生態系的代言人;其中尤以肉眼可見的蜘蛛最適任。
長圓金蛛。(攝影:黃佳興)橙瓢蟲。(攝影:黃佳興)
范美玲研究團隊在慣行農田採集到162種的昆蟲和33種的蜘蛛,而有機農田採集到190種昆蟲和34種的蜘蛛;在慣行農田所採集到的蜘蛛加昆蟲總個體數為2885隻,在有機農田所採集到的蜘蛛加昆蟲總個體數3176隻,顯示與農田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有正關聯;在長達11次的調查中,無論怎樣操作,統計結果相似度都一樣。也就是說,農田中蜘蛛種類以及數量的多樣性,也能代表農田生態系的多樣性。
此外,蜘蛛對植被變化、環境干擾程度敏感;范美玲發現,蜘蛛不但對於農藥、化肥等資材的使用敏感,也會影響下一代捕食昆蟲的能力。

蜘蛛扮演天敵真厲害  農民也愛

掃網採集。(圖片來源:花蓮農改場)水稻田的生物以農業生產的需求,可分為3種,有害、有益(也就是所謂的天敵昆蟲)以及但對作物談不上好壞中性物種;范美玲解釋,選擇天敵為指標物種,較能為農民所接受。
台灣農田中以日本長腳蛛(Tetragnatha maxillosa)出現比率最高,幾乎全年均可見。范美玲說,長腳蛛屬(Tetragnatha)是固定性蛛類,都在水稻的葉梢結網,水稻生長越旺數量就越多,以捕食遊走性害蟲,如蛾蝶、樁象、直翅目、鞘翅目、雙翅目為主。
牠們常住農田,食宿都靠它。收割、打田或灌水期間,則移動到田埂,由田埂的草花吸引的昆蟲維生。因此田埂的營造也很重要,種植一些原生或馴化種草花,提供蜘蛛等天敵生物棲地,也達到農田景觀的維護。
范美玲表示,蜘蛛因為是對農田有益的天敵生物,能減少水稻田病蟲害,水稻生產質量都好,農民能夠接受,又不會小到看不見無法監測。透過指標物種,農民即使不熟悉各種物種,也可以透過觀察農田中的蜘蛛,作為農田生態系的診斷,無論對環境以及生物多樣性都是正面影響。

從蜘蛛到農田生態系  創造農業多元價值

根據OECD(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的標準,指標性物種必須能反映水稻田之生物多樣性,並且對不同的農耕制度要有其敏感性,最好是肉眼可見的、易於觀察。
至於相關的監測計畫,花蓮場將進一步研擬發展。范美玲舉羅山村為例,曾教導水稻農民在不同季節觀察蜘蛛的種類與數量,也藉此認識其他的野生物,透過豐富的農田生態系,提供解說教育等環境教育,以及農村體驗行程,為農業創造的多元價值,並能反映在經濟回饋上。
羅山村水稻田裡的紅冠水雞蛋。(圖片來源:花蓮農改場)

珍惜農民保育動念  標章再上一層

以生物監測農田生態系,逐漸成為趨勢。日本除了有機認證,還有一些認證是對生物多樣性有利的,有如A+產品,提供消費者更優質的選擇,對農民則增加產值。范美玲期望,透過生物多樣性認證,也能在有機認證之餘,創造商品產值。
人口成長、糧食安全、氣候變遷、能源安全、區域飲食習慣的轉變等因素衝擊全球農業;而農田更具備防洪、地下水補給、水質改善、當地氣候調節等生態服務。農業生產肩負著「生物多樣性的保存」與「農業生產的增加」兩項需求。
范美玲表示,面對這些挑戰,兼顧生產、生態以及生活的農業,是必須走的路;而透過發展指標物種,提供服務與監測,讓農民生產之餘,也能為保護國土盡一份心力。
※ 本文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系列報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