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全台黑鳶同步調查:426隻 有增加、仍瀕危

2015年9月2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過去台灣農民口中的「鷹仔」(黑鳶),曾經普遍常見,沒有人認為需要數算;隨著農地農藥使用過於普遍,不知不覺間,鷹仔變少了。台灣全島的黑鳶還有多少?連續幾年透過屏科大野保所及台灣猛禽會合作,進行同步調查,今年9月調查共有426隻。
2015年9月黑鳶同步調查出爐。圖片來源:台灣猛禽會

「由於數量減少,於是我們懂得數算……」

「過去,黑鳶在台灣數量很普遍,我們不會想清點牠們的數量,直到黑鳶數量稀少後,我們才開始思考,還剩下多少隻的問題。」對年輕世代的黑鳶研究者林惠珊而言,黑鳶不應只是上一輩口中的傳奇,黑鳶族群數量的調查顯示,黑鳶數量已不容損失。
2013年由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結合台灣猛禽會進行的「全台黑鳶黃昏聚集同步調查」,在黑鳶已知的聚集地進行黑鳶夜棲數量的點算。

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排雲山莊接市電 高山郊山化的第一步?

2015年9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最近玉管處為了排雲山莊「穩定供電及未來提升登山安全」,委託建築師事務所提出幾種供電方式,包括由塔塔加登山口建置電力至排雲山莊。只是,到底需要多少電力才足夠,卻交代不清楚,尤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為主的台灣中央山脈保育廊道好不容易建置以來,不惜犧牲景觀、冒險用電,只求滿足登山遊憩行為,玉管處似乎欠交代。
排雲山莊。攝影:許賢明
排雲山莊。攝影:許賢明。
其實排雲山莊平日已有電力供應,因此,目前討論的不是供電案,是接電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單位吳夏雄建築師事務所,提出的3種供電方案,包括台灣電力公司之市電、微型水力發電、與多元綠能,太陽能輔以柴油發電機發電等
不過,無論是玉管處或吳夏雄建築師事務所,都沒有交代用電缺口在哪裡,只以「目前電力無法正常提供突發高山症的醫療氧氣製造機、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等基本醫療設備及穩定救護通訊供電」為由,不過,經山友分析,這些用電無關乎接不接市電,目前電力即已足夠;何況使用市電不可行,台灣電力公司早說過。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吸一口更甘甜! 與小綠葉蟬共生 蜜香紅茶傳頌國際

2015年9月25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1990年代,已故的台東茶改場課長陳惠藏,將西部「膨風茶」(東方美人茶、白毫烏龍)的原理,運用到東部茶園,經花蓮舞鶴茶農透過田間管理及製茶技術創新,研發出「蜜香紅茶」,使平地種茶農民一夕翻身。
這段與小綠葉蟬共生的生產模式,經學者引薦到國際里山倡議夥伴網絡大放異彩。2013年「里山發展機制(Satoyama Development Mechanism,SDM)」在來自國內外19個申請計畫中脫穎而出,成為六個獲得補助的計畫之一,同時得到約23萬台幣的支持。

小葉綠蟬吸過之後,造成茶葉蜷曲、萎縮,以前茶農恨之入骨,沒想到卻帶來意外的甜美滋味。圖文:廖靜蕙

保育是門好生意  茶農、研究者齊開創綠經濟

「舞鶴茶農用他們的智慧和研究人員不斷的學習和創新,土地友善的管理方式,不但獲得消費者認同,並且大幅改善茶農的經濟條件,作業模式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提供就業機會吸引年輕人返鄉,是相當符合『社會生產的生態地景』的恢復與重建。」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究員趙榮台說,因為茶農改變了和小葉綠蟬的關係,也改變了和自然的關係,得以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實踐在這塊土地上,非常令人鼓舞。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陳保基首度政策宣示 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結合

2015年9月24日花蓮訊,廖靜蕙報導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23日公開提出農業與保育結合的政策方向。他指出,農業雖以生產為主,又具有社會責任,「經營農業的人在收入上相對弱勢,如何在結構中發展,政府必須提出一個對友善環境的政策,讓社會價值得以透過環境自然和諧共存的農業耕作方式永續發展。」

陳保基指出農政單位應發展生態友善農業。照片提供:農委會花蓮農改場。

陳保基指出農政單位應發展生態友善農業。照片提供:農委會花蓮農改場
花蓮農改場將成原住民傳統作物研究室
陳保基是在「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開幕致詞時發表上述談話。這場研討會,是國內首度由農業與保育單位攜手,將「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兩個台灣社會陌生而創新的觀念結合在一起,並集合國際重量級學者專家以馬拉松接力方式,完成14個主題演講、報告。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棲地改變食物少 學者:保育濕地幫黑琵一把

2015年9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又到了黑面琵鷺陸續抵達台灣度冬的季節,今年初,黑面琵鷺全球普查,族群數已達到3,272隻,其中台灣為2,034隻,比去(2014)年1,659隻增加近400隻;然而,黑面琵鷺台灣度冬大本營--曾文溪口與四草濕地,數量不增反減,且有向周邊濕地擴散的現象。這現象引起學者關注。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即與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共同合作,應用「地景生態學」連結度的概念,探究黑面琵鷺分布與數量變動原因,並發現近幾年人為干擾程度增加及魚塭養殖型態改變,使得食物供應量供不應求,在此條件下,黑面琵鷺只好往外擴散覓食;而透過地景保護,恢復原來的功能與樣貌,提供黑面琵鷺良好棲地,就能保育黑面琵鷺!
這項研究成果已獲國際海洋沿岸管理學術期刊《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接受,即將刊登。
曾文溪口與四草濕地黑面琵鷺為了覓食,族群數量逐漸往周邊濕地擴散,西海岸的串聯成關鍵。攝影:呂宏昌,圖片提供:林務局。
曾文溪口與四草濕地黑面琵鷺為了覓食,族群數量逐漸往周邊濕地擴散,西海岸的串聯成關鍵。攝影:呂宏昌,圖片提供:林務局。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陳添水與中興大學特聘教授林幸助,以23處國家重要濕地作為分析對象,使用黑面琵鷺的度冬年數、最高數量、可利用棲地面積、地景發展強度及黑面琵鷺飛行距離等參數,計算棲地品質與連結度,發現近幾年人為干擾程度增加及魚塭養殖型態改變,可能是曾文溪口與四草濕地黑面琵鷺數量降低的原因。

公衛專家:防登革熱首重環境管理 與蚊共生取代殲滅

2015年9月2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隨著氣溫下降,南部登革熱疫情似乎有減緩跡象;然而,即便埃及斑蚊跨不過北回歸線,普遍分布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白線斑蚊,卻隨伺在側,等著引燃疫情。人類是否從中學到如何拿捏和蚊子的關係,以避免疫情持續發生?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蔡坤憲,是國內少數具備昆蟲學知識的公共衛生專家,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對蚊子加以系統管理,而非殲滅牠們;公共衛生強調「預防」的重要性,平常大家認為沒有疫病是應該的,其實要維持一個社區、社會如常生活,背後是許多持續而綿密的預防工作;當預防工作做得不徹底,就會讓蚊蟲和病毒有機可趁。
臺大助理教授蔡坤憲是國內少數具備昆蟲學知識的公共衛生專家。攝影:廖靜蕙
台大助理教授蔡坤憲是國內少數具備昆蟲學知識的公共衛生專家。攝影:廖靜蕙
以登革熱為例,它被形容為「社區病」,代表的是未對社區環境進行有效管理。「問題不在於蚊子或人的管理,而是環境的管理。」蔡坤憲指出,積水的人工容器是斑蚊的孳生源,因此只須鎖定社區、居家環境的人工容器仔細清理乾淨即可;而且防治必須以社區為單位,光靠幾戶人家努力無法防疫。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果凍也能護水雉 「菱鄉凍」健康上市

2015年9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吃Q彈好吃的果凍,也能保育水雉!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與友善大地社會企業再度聯手推出以綠保菱角熬煮成汁做成的果凍,並以「菱鄉凍」命名,消費的10%將做成水雉保育基金,消費者不但吃得健康、農民也種得安心。
「『雉』在生活,從『菱』開始」再度結合林務局、台南市野鳥學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推出綠保農產品,昨(21日)召開發表會,展示好吃的果凍、手工皂、菱角、米製品等,邀請民眾一起支持永續農業。
以綠保菱角殼熬煮的菱鄉凍上市,消費者吃好吃的果凍,還能保育水雉!攝影:廖靜蕙
以綠保菱角殼熬煮的菱鄉凍上市,消費者吃好吃的果凍,還能保育水雉!攝影:廖靜蕙。
每年中秋節前後,正是菱角盛產的季節。一般市場常見的二角菱,最適合當「鬥嘴鼓」的零嘴,但是產期早兩個月的四角菱,雖只能撥仁使用,但富含多酚的菱角殼,卻是研發各種產品的食材。
台南市水雉教育生態園區教育專員李文珍解釋,當水稻結穗還未採收、二角菱尚未播種之際,四角菱田提供了褪換繁殖羽的水雉良好的棲息環境,不過由於口感及形狀不如二角菱受歡迎,因此研發相關產品有助於提高農民種植意願,也等於爭取水雉過度棲地。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綠色和平:順德慶非法魚翅 鑑定出貿易管制物種「紅肉丫髻鮫」

2015年9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本月9日由綠色和平組織揭露台灣籍漁船「順得慶888號」割鰭棄身、非法轉載事件,其中這些被棄身的魚翅來自那些物種?台灣綠色和平組織今發布消息指出,台外多名鯊魚專家加上高科技軟體,鑑定出該船除了紀錄表上的水鯊外,還有中西太平洋保育類黑鯊,以及列入CITES附錄Ⅱ名單中的紅肉丫髻鮫、鼠鯊。
順得慶遭棄身的鯊魚,台外專家鑑定疑有黑鯊,以及列入CITES附錄Ⅱ名單中的紅肉丫髻鮫、鼠鯊。圖片來源:綠色和平組織提供順得慶遭棄身的鯊魚,台外專家鑑定疑有黑鯊,以及列入CITES附錄Ⅱ名單中的紅肉丫髻鮫、鼠鯊。圖片來源:綠色和平組織提供。
綠色和平表示,國際間學者是透過綠色和平登船拍攝的影像圖片,佐以軟體進行辨識。參與魚種鑑定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何宣慶博士則是透過尾炳脊與尾鰭形狀確認其中有幾隻屬於鼠鯊科。
何宣慶表示,有別於其他鯊魚尾巴上葉大於下葉,鼠鯊尾巴上下葉是對稱的,因此從照片即能確定有鼠鯊科及真鯊科等至少3個魚種,而非只有船家自述的水鯊而已。

從社區營造到保育 石岡龍興社區交護溪成績單

2015年9月21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具有多年社區營造經驗的台中市石岡區龍興社區,今年首度申請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調查社區周遭豐富的自然生態,並為了保育台灣副細鯽棲地食水嵙溪,發起封溪護魚。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昨(20日)於社區中知名景點「五福臨門」農民市集舉辦成果發表會,讓民眾了解保育的重要性。
從社區營造、綠美化到推動社區自然資源調查與保育,龍興社區發起封溪護魚,要讓居民珍惜自然資源。圖片來源:台中市石岡區龍興社區發展協會。
從五福臨門到食水嵙溪護魚
大甲溪畔的龍興社區以樟樹、相思樹、榕樹、楠樹、朴樹,五棵大樹合抱形成的奇特景象聞名。1975年由已故總統蔣經國命名為「五福臨門」;其中,楠樹與朴樹死亡後,由樹杞與香楠取代。交抱的樹身,一直是守護居民的象徵,成為著名旅遊景點。每逢假日慕名而來的人群,絡繹不絕。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台漁船疑似非法漁撈事件發酵? 諾魯頒布海域轉載禁令

2015年9月17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綠色和平於上週10日揭露台灣籍漁船於公海涉嫌非法作業、違反鯊魚捕撈規定及非法轉載魚貨,我邦交國諾魯17日頒布禁令,禁止魚貨在該國水域上轉載,並呼籲其他島國響應,共同抵制外國籍漁船非法漁撈行為。這是繼馬紹爾、吐瓦魯後, 第三個禁止海上轉載的太平洋島國。
遭點名的「順得慶888號」究竟有無在太平洋公海違法?漁業署至今尚未到達該船所在地搜證,遠洋組組長林頂榮表示,預計一周內完成。
漁業署也認為,不能因諾魯的動作就認為和此事有關。不過,根據衛報報導與諾魯漁業與海洋資源署(NFMRA)的新聞稿, 兩者明顯相關。
「順得慶888號」因涉及公海違法作業,太平洋島國諾魯今發布禁令。照片提供:綠色和平。
綠色和平表示,上周於太平洋作業的「順得慶888號」,船上漁獲紀錄表上登載捕獲3隻、總重55公斤的水鯊,但在船艙內卻存放3袋、總重75公斤的鯊魚魚鰭,以實際數字估算,魚鰭最少來自於42隻鯊魚,明顯違反中西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 , WCPFC)鯊魚養護措施(CMM2010-07),鯊魚鰭重量不得超過鯊魚總重的5%的規定。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漁業署包庇? 順得慶888號 20小時取得漁業署合法證明

2015年9月12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昨(11日)突襲漁業署,在大樓門口掛起「漁船作弊、漁業署包庇」的布條,讉責漁業署包庇「順得慶888號」非法作業、鯊魚割鰭棄身行為,要求漁業署勇於面對失職,嚴正處理遠洋非法漁業,而非以就地合法解決非法問題,並公開透明的調查和懲處程序。
台灣綠色和平組織在漁業署大門口掛起「漁船作弊 漁業署包庇」的布條,讉責包庇「順得慶888號」非法作業。(圖片來源: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綠色和平組織所屬彩虹勇士號9日於太平洋公海現場,直擊一艘非法作業的台灣籍漁船,並取得該船船長說法,承認無照航行於公海進行捕撈,並於船上發現3袋共75公斤的鯊魚鰭,明顯違反台灣漁業署鯊魚「鰭不離身」規定,而且鯊魚鰭數量與漁獲紀錄表所記載的3隻水鯊明顯不符。

中油又闖禍 千年藻礁受傷 道歉了事

2015年9月12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中油公司海岸工程再傷珍貴藻礁!網友近日拍照通報,桃園煉油廠沙崙油庫工程,40支鐵樁,深及埔心溪北岸9公尺深生物礁層,並「就地取材」,挖掘附近中高潮線海岸鋪設路基,其中不乏藻礁、珊瑚礁遺骸。中油公司雖為此召開協調會議,表示歉意,但珍貴稀有的千年藻礁,卻未受惠於《海岸管理法》及野生動物保護區,命運多舛令人憂心。
軌道便道的路基來源也見散落的藻礁、珊瑚礁。(圖片來源:桃園在地聯盟)

工程缺乏海岸保育思維再凸槌 中油屢試不爽

中油桃園煉油廠沙崙油庫進行「第二外海卸油浮筒管線工程」,原先設計利用林務局地段進行相關工程,近期更改設計經內政部地政司同意施工,卻未知會地方保育機關自行動工再凸槌。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國人肉食額度超量七倍 動團:不利環境有害健康

2015年9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中秋節即將來臨,國人習慣於中秋夜全家團圓吃烤肉,但你知道自己攝取多少肉量就夠了嗎?
9日,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召開記者會表示,按照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每日豆魚肉蛋建議分量約三~八份,若以每日二份(每份35克)肉類換算,全台每年約22.04~58.77萬公噸。
然而,去(2014)年台灣光是豬肉屠體總重就高達82萬噸,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調查也顯示,國人攝取來自蛋白質、脂肪的熱量比例過高,尤以豬肉類及其製品最多。過度肉食造成環境負擔,也使肥胖造成的慢性病增加。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建議,應提高畜禽養殖品質,從健康飲食教育著手,減少過度肉食造成的社會、環境成本。
肉品廉價供應,民眾肉食過量,蔬果攝取過少,形成三高,引發心血管疾病,導致健保負荷超重,影響全民健康醫療資源,這是工業化畜牧的連鎖效應。圖片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廢棄物、殘留藥物  肉食主義的環境成本

去年全台光是豬隻,即屠宰供應807萬頭,若再加上牛、羊、雞、鴨、鵝、火雞共計148萬噸屠體,遠超過實際所需的三~七倍。

抗議農舍修法致地價下跌 三千農民包圍宜蘭縣府

2015年9月9日宜蘭訊,廖靜蕙報導
「農民辛苦一輩子,宜蘭縣政府一個辦法,就讓農地價格崩跌,農地農舍政策不能由宜蘭縣政府單方面決定,9月8日農民一起站出來,讓縣政府聽到農民的聲音。」廣播車上的錄音帶不斷放送這段話,夾雜著李泰祥編曲的農村曲,來自各地的農民,攜老扶幼下遊覽車,在各農會的旗幟下集合,前往宜蘭縣議會前集合。
8日,宜蘭縣包括壯圍、五結、三星等十幾個農會,以及竹安濕地、五十二甲濕地自救會,每單位各出十部遊覽車,預計共3000名農民前來抗議遊行,要求修訂「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放寬興建農舍面積、農業設施認定,並要求開放搭排。
宜蘭十幾個農會抗議縣府限縮農地農舍條件,號召農民包圍縣政府。攝影:廖靜蕙
原本應出現在農地的農機具,整齊排列在抗議現場,跟著人群壯大聲勢,但當農地賣掉蓋農舍之後,這些農機具會到哪裡呢?

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排雲山莊擴電必要性沒交代 網路登山社群不買單

2015年9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海拔高度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提供玉山攻頂登山客住宿休憩功能,每日提供92個床位。近日玉管處以方便山莊照明、供餐炊事、通訊網路、緊急救援及醫療等項目,認為需要擴電,不排除透過電線傳輸市電。此舉引發社會輿論,網路登山社群調查壓倒性反對擴電,強調登山是親近大自然,不是享受山屋服務。
排雲山莊。攝影:詹嘉紋。
排雲山莊擴大供電必要性說不清,多數網路山友社群皆持反對意見。攝影:詹嘉紋。

拉電線工程費一億  環境成本莫宰羊

排雲山莊目前電力來自太陽能板以及柴油發電機,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以山上雲霧多,收電時間有限,柴油須從山下背上山為由要擴電。但在未釐清用電缺口到底有多大、用電規劃、生態影響衝擊等問題前,卻先行以國家發展委員會經費,委託業者進行供電可行性評估。

「大故宮」擴建說明會 民眾不支持 建議以南院為替代方案

2015年9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行政院推動「大故宮計畫」以人潮增加、展場與典藏空間不足為由,計畫擴增故宮,並規劃文創園區;然而,包括前立委王拓在內的不少鄰近居民和退休員工均持反對意見,建議故宮以目前規劃在嘉義太保的南院為替代方案。
律師李菁琪發言時,也請支持與反對本案的人舉手,現場無人舉手表示支持,卻有多數民眾舉手表示反對。不過,民間所提意見被故宮一一反駁。

王拓:南院應分攤故宮人潮  柱柱姊曾支持

「大故宮」擴建案目前正進行環評程序,但因前次現勘時,環評委員均缺席,遭民眾砲轟違反環評法,因此開發單位2日再度補辦現勘及公開說明會。「大雙溪好土聯盟」在會中提出南院分攤故宮館藏等替代方案,獲得前立委、士林區臨溪里居民王拓大力支持。
王拓表示,他擔任立法委員時,曾質詢過當時的館長杜正勝,既名之為「故宮南院」就應展出故宮館藏,而非收購東南亞藝術品。當時還曾提案附帶決議,洪秀柱也共同簽署,故宮南院一定要分攤故宮展場、典藏場地不足的問題,解決過多人潮。
故宮南院。圖片提供:練艷村。

故宮:南院定位「亞洲」藝文  大雙溪好土聯盟:不違背

由於目前故宮的環評書替代方案零,居民認為沒有誠意,並提出民間版替代方案,位於嘉義、腹地廣大的南院出線。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國家公園不餵食有共識 陽管處擬與動保團體合作浪犬救置

2015年9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國家公園內能不能餵食流浪動物?陽管處增列區域內禁止餵食遊蕩動物,1日邀集生態學者、動保專家以及民間團體舉辦座談會,經過一下午熱烈討論有了轉圜空間,與會代表皆認同國家公園不該存在遊蕩動物,也同意不能餵食,至於如何達到目標,管理處將與動保團體合作逐步達成。
陽明山流浪犬。圖片提供:陽管處。
陽明山流浪犬。圖片提供:陽管處。
野化犬隻族群數量會因人為餵食而壯大
陽管處強調,園區內原本就禁止餵食野生動物,但民眾卻認為餵食浪犬非野生動物,因此餵食並未違法;但餵食的行為卻衍生管理問題。
從實務以及研究報告都指出,人為餵食使得野犬族群壯大。台灣師大生命科學系王穎表示,國家公園目的是保護生態系完整,全球類似的保護區,是不鼓勵餵食,甚至禁止。犬隻是潛在的掠食者,若再加入人為維持掠食者族群,對生態環境絕對有影響。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台灣石虎保育紀錄片獲國際肯定 棲地維護最重要

石虎保育回顧:關注我們身邊的台灣貓科動物
本報2015年9月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以石虎救傷收容、繁殖、野放為腳本的紀錄片《大地的孩子-小石虎返家之路》,4月榮獲休士頓影展中獲頒「自然和野生動物項目 Nature & Wildlife」最高榮譽白金獎。特生中心主任方國運表示,影片獲獎顯示國人石虎保育研究受到肯定,但現實上石虎保育路迢迢,片中兩隻小石虎野放後,命運各異,不代表成功。保護石虎原生棲地最重要,讓石虎在自己的土地安心定居。
《大地的孩子-小石虎返家之路》記錄台灣小石虎集利、集寶保育路,4月獲國際獎項肯定。(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
過去台灣海拔1000公尺以下所謂的「淺山」環境*,都有石虎出沒的紀錄,現在則只在苗栗、台中以及南投出現,其中研究人員調查認為只有苗栗、南投有族群分布,其餘皆為零星的個體。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就存在這麼稀有瀕危的動物。」方國運指出,石虎活動的範圍也是人類利用最頻繁的土地,石虎就生活在人類身邊,人為的開發、環境的改變,無可避免的衝擊石虎的棲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