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海岸法成利器 暫阻棕櫚渡假村開發

2015年7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計畫環境差異分析審查,29日進入環評委會議審理,會議一開始即有環評委員提出《海岸管理法》已上路,相關子法也將公告,應暫停審理的程序問題。經閉門會議後,決議由交通部觀光局洽內政部釐清《海岸管理法》規定後再審。
然本案即使已進行七次環境差異分析專案小組審查,且通過審議,諸多事項仍待釐清。包括廢水排放、該區為史前遺物密集區、珊瑚生態調查等問題,則非海岸法能完全解決,守護東海岸仍待後續把關嚴審。
東海岸美麗的景緻,思考開發之餘,應先善盡環境永續責任。攝影:廖靜蕙。
東海岸美麗的景緻,思考開發之餘,應先善盡環境永續責任。攝影:廖靜蕙。

開發區恐涉及海岸法保護區  停止審議

會議開始由環評委員簡連貴提程序問題,認為海岸法已公告實施,應等相關子法更明朗後再審;會議旋即進入閉門會議。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海岸法上路在即 杉原棕櫚渡假村搶攻環評

2015年7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海岸管理法》即將上路、美麗灣度假村開發慘敗殷鑑不遠,環保署卻趕在現任環評委員卸任前幾天,將杉原棕櫚渡假村開發計畫送環評大會審查。
此案開發面積高達26公頃,是台北大巨蛋的2.5倍、美麗灣渡假村的4倍多、中山足球場的5倍,位於原應依《海岸法》保育的海岸地區;又因影響周遭四個部落權益,卻未取得部落會議知情同意。同時挑戰生態保育、土地正義等議題,使東海岸開發再受各界矚目。
原民代表及環團28日一早召開記者會,要求環保署暫緩審議,等《海岸法》上路後再依法條審議,避免重蹈美麗灣案覆轍,造成業者、環境與政府全盤皆輸;同時也邀請關心台灣海岸永續的朋友,明(29日)中午1點半,一起「路過」環保署,關心本案審議。
杉原灣開發不斷,杉原棕櫚渡假村搶著在海岸管理法上路前夕通過環評,原住民以及保育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暫緩。
杉原灣開發不斷,杉原棕櫚渡假村搶著在海岸管理法上路前夕通過環評,原住民以及保育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暫緩。攝影:廖靜蕙。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案」歷經七次環境差異分析審查,專案小組做成有條件通過的結論。本案是目前東海岸開發面積最大(26公頃)、房間數(550間)最多的開發計畫,2002年通過環評審查,因超過3年未開發,於2010年依環評法規定,重啟環境差異分析。5年中,還曾因違法施工而遭環保署開罰,但即便如此,仍於爭議聲中通過審查,也成為《海岸法》通過前,首個要闖關的開發案。

處置國家公園浪犬 壽山空有經費缺人力

國家公園禁餵流浪動物專題(柴山經驗)
2015年7月28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陽明山國家公園餵食流浪動物的情況早已存在,影響生態環境也非一朝一夕,長久以來卻未明訂禁止事項,只規定不能餵食野生動物,對民眾餵食只能勸導;而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雖早已列入公告禁止事項,卻面臨缺乏人力執行問題。
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過程,當時主任歐正興前往拜訪高雄市的八大保育團體,成立諮詢會,了解柴山保育現況以及問題,包括獼猴因人類餵食接觸而改變行為、私闢休息區,以及時有野犬咬死山羌等等,這些訊息提供了制訂公告禁止事項的基礎。
第一個公告禁止餵食流浪動物的國家(自然)公園。
第一個公告禁止餵食流浪動物的國家(自然)公園。攝影:廖靜蕙。
有關浪犬的處理,也徵詢動保團體的意見,因當時動保法仍有所謂的「十二夜條款」,動保團體要求抓到的野犬不得送入公立收容,取得此項共識後,才得以一掛牌就同步預告十項禁止事項,成立隔年6月正式公告。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未曾遺忘的土地正義 《太陽的孩子》台北電影節獲觀眾票選獎

2015年7月2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以花蓮港口部落「海稻米」為背景,訴說土地永續價值與商品化的糾葛情結。電影《太陽的孩子》,不但在18日勇奪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最近再獲頒「社會公義獎」,註記了民眾並未遺忘尚未實現的土地正義。9月25日,本片也將於全台院線上映。
電影《太陽的孩子》藉由 林秀玲訴說一個土地永續的夢想。(圖片來源:一期一會影像製作有限公司)
電影《太陽的孩子》藉由 林秀玲訴說一個土地永續的夢想。圖片來源:一期一會影像製作有限公司。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尋找「邦查」使命

「我有部落之光之稱,小時候常參加演講比賽,評審很訝異我講話沒有腔調,說這個原住民小孩講話沒有口音耶!於是我常得第一名」電影主角的漢名叫林秀玲,其實她有一個美麗的阿美族名,叫「Panay」(拔奈)是稻穀的意思。在阿美族的土地上,到了夏天,金黃色的稻浪,拍打著海浪,形成東海岸獨特的景觀。只是,美麗稻浪不再,土地上插起了一塊又一塊賣地的廣告。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國家公園內不餵流浪動物 陽管處倡全民共識

國家公園禁餵流浪動物有理(草山篇)
2015年7月2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陽明山珍稀保育物種麝香貓遭野狗攻擊致死,背後還有更多因此死亡的野生動物,顯示國家公園流浪動物族群造成生態棲地的衝擊不容忽視。
近日陽管處預告修正「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明訂「禁止餵食遊蕩動物」,引發流浪動物權利之爭,反對意見卻「如雪片般飛來」。只是國家公園的設置,是保障生態系,此次修正期能以全民共識,共同守護自然環境;動保專家也建議搭建溝通平台,創造流浪動物與環境多贏局面。
死亡的麝香貓幼體,進一步透過X光判讀死因,應為野犬攻擊。(圖片來源: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死亡的麝香貓幼體,進一步透過X光判讀死因,應為野犬攻擊。圖片來源: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動物的分類是幫助人類社會發展對應的模式。棄養後在野地繁衍的犬貓族群,是不是野生動物?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為文指出,無論犬或貓,都屬於馴化動物(domesticated animal),一旦人類棄養、無主,就成了流浪動物(stray animal),再進入野外繁殖,只能稱為野化動物(naturalized animal),已非野生動物的概念。
而野化動物對於自然棲地造成外來入侵的影響,許多國家已有相關的報告,最近即傳出澳洲環境部擬撲殺數百萬隻野貓,拯救珍稀物種,而台灣屬於島嶼生態系,生物多樣性豐富卻脆弱,生態保育上本應更具預防性、完善的保育計畫。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水田生態學】推動綠保農法 永續官田寶貝水雉

熱帶南部的6月天,烈日逼著人躲在陰涼處,不肯多親炙一分;一期稻作收割後剛淹滿水的菱角田裡,幾位阿姨不畏烈日,全身密包下田割草。這裡是台南官田的水菱農場,強調不施放除草劑的綠保農法,並以聘請熟悉菱角田的專家割草替代。
菱角苗剛種下等著成長,因此必須除掉再生稻。
菱角苗剛種下,等著成長,因此必須除掉再生稻。
這時所說的草,其實是再生稻。收割後農田留下的稻樁還有生命力,淹滿水後,有如邀請它們成長。只是目前農民期待的是菱角趕緊成長,若讓再生稻長高,將阻礙菱角苗橫向成長的機會,割草能清出水域,讓菱角快快成長。
7月正值水雉繁殖季,成鳥認真地為尋偶繁殖育雛打點著。依據去(2014)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統計,全台近900隻水雉,其中將近800隻繁殖棲地集中在官田;水雉族群得以維繫的關鍵,在於農民不辭勞苦種植菱角田。

承翁榮炫遺志 守護水雉全台調查啟動!

【紀念翁榮炫逝世週年】系列報導二
2015年7月1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編按:官田水雉復育的背後故事,是翁榮炫先生與相關專家認真殷勤調查所換來的,雖然他因肺腺癌而不幸辭世,但日後卻讓許多人為官田水雉保育的推動而持續努力著。
水雉的復育只要有適當棲地配合友善的農法,就有可能增加族群數量。而此時更是水雉繁殖高峰,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邀請民眾共同瞭解水雉族群現況,一起數數水雉數量,為水雉的復育貢獻一份心力!
一生掛念水雉保育的翁榮炫,是水雉教育園區環境教育專員李文珍的先生;生前曾帶著家人遍走嘉義、台南關廟、高雄一帶,穿梭在墳墓、雜草叢中尋找水雉蹤影;去(2014)年春節期間,原本要帶著全家開車到關渡、新竹、桃園,一直到花蓮輔導水雉棲地,順便調查水雉,卻因李文珍擔心耽誤工作而未能成行,沒想到竟成遺憾。
水雉帶幼。(圖片來源: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水雉帶幼。(圖片來源: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盤點水雉 每隻都寶貝

李文珍說,以往翁榮炫會協助北、高與花蓮水雉棲地復育,並到全台各地演講分享經驗,希望複製水雉園區的保育經驗,想方設法擴大水雉生存範圍。
為了繼承翁榮炫遺志,李文珍發起「台南以外,水雉調查」──全台水雉大調查,即日起至8月15日,邀請各地民眾清點水雉「成鳥」數,盤點水雉族群現況;未來也將逐年同期進行,累積族群動態資訊,徹底掌握水雉族群變動狀況。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為水雉而生 翁榮炫死而後已

【紀念翁榮炫逝世週年】系列報導一
2015年7月17日台南訊,廖靜蕙報導
今天是前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去逝1周年。很多人知道水雉復育的故事,卻鮮少知道翁榮炫為水雉死而後已的故事。
紀念為水雉死而後已的保育者翁榮炫。(圖片來源: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紀念為水雉死而後已的保育者翁榮炫。圖片來源:水雉生態教育園區。

守護水雉「小三」  鞠躬盡瘁

翁榮炫大學就讀東海大學生物系,畢業後就投入鳥類調查。1998年隨濕地研究專家翁義聰進行水雉的全島監測調查,揭露了台灣水田常見的水雉,因都市化、工業化,族群減少剩不到50隻,由此展開水雉復育。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湧泉幸福學】跟著柴山湧泉走 社區保育好幸福

位於柴山下青泉街上的一小方土地,有「牛奶館」之稱,日治時期日本人利用當地湧泉,澆灌出的肥美的牧草經營牧場,又利用湧泉長年維持著23℃的特性,為盛裝著牛奶的玻璃瓶保鮮。國民政府遷台一度成為眷村,如今人去樓空,草地上還留有一口水井。
去(2014)年,國有財產署將其中一塊閒置土地,簽約委託高雄市柴山會管理維護,柴山會便以牛奶館稱這個空間,並拆掉長年圍起的鐵皮,經過一連串的綠美化與彩繪,喚起人們飄著奶香、與湧泉連結的古早回憶,讓此地成為湧泉復育的第一站。
高雄市柴山會與國產局合作,在青泉街營造湧泉復育據點,並以牛奶館稱之,喚起古早記憶。
高雄市柴山會與國產局合作,在青泉街營造湧泉復育據點,並以牛奶館稱之,喚起古早記憶。攝影:廖靜蕙

數位化標本再演進 認識森林昆蟲一指通!

2015年7月1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昆蟲標本數位化也需演進!一向為昆蟲學家和業餘昆蟲愛好者好評的「台灣森林昆蟲標本館」,如今再加入每周6種森林昆蟲個別介紹、館藏動態以及最具特色的胡蜂、蜻蜓和夜蛾全台最完整資料,連標本查詢的速度也大幅提升,邀請民眾趕緊來試試。
台灣森林昆蟲標本館網站首頁。(圖片來源:林試所)
台灣森林昆蟲標本館網站首頁。(圖片來源:林試所)

每周嚴選6種昆蟲 帶你進入昆蟲奧秘世界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擁有完善的台灣森林昆蟲標本館,是台灣最重要的昆蟲典藏之一,最早的標本採集於1910年8月,至今一世紀典藏不輟。2005年進行典藏數位化,2009年完成5萬份館典標本的數位化影像及其後設資料,到了2012年典藏更超過60萬份標本。
網站架設則始於2007年,目前已有8萬張標本資料,可供民眾進行比對,網頁上對於模式標本也提供了最完整的說明。林試所森林保護組研究員趙榮台說,目前國際合作來台採集發表的昆蟲模式標本,都要求將正模本留在館內收藏,至今已收藏264份模式標本。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美濃黃蝶祭20年 蔡英文:肯定在地反水庫成就

2015年7月13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第20屆黃蝶祭登場,民進黨政治人物齊聚一堂。客家出身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致詞時肯定美濃居民反水庫的成就,「而水庫已不是議題」,沒有水庫、儲水空間下,如何確保供水安全,事在人為。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高雄市長陳菊,昨(12日)參加黃蝶祭,共同揭示里山願景。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高雄市長陳菊,昨(12日)參加黃蝶祭,共同揭示里山願景。
深具反水庫運動魂的美濃黃蝶祭,於1995年由當地居民啟動,今年走入第20屆。昨(12日)熱鬧登場,雖然一早大雨滂沱,活動地點雙溪樹木園泥濘不堪,仍擋不住與會者一睹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風采的熱情。包括民進黨立委候選人以及高雄市政府市長、局處首長在由國中小學生扮演黃蝶翠谷生態系成員引導下入場。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重構地震史 台美學者聯手解讀珊瑚礁

2015年7月1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生長在潮間帶的珊瑚,除了提供海洋生物重要的庇護所,現在科學家更證明,可作為天然地震紀錄器。由台、美地質學家聯手合作,透過珊瑚礁化石採集,分析鈾釷定年,重建過去4千年來,發生在位於西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超級地震歷史。對於同屬板塊碰撞帶、地震頻繁的台灣,或能提供研究參考。
第一作者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班學生Kau Thirumalai與佛烈德泰勒教授勘查雷諾加島上的小環礁珊瑚。(圖片來源:科技部提供)
第一作者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博士班學生Kau Thirumalai與佛烈德泰勒教授勘查雷諾加島上的小環礁珊瑚。圖片來源:科技部。

研究珊瑚化石  解讀地面抬升密碼

由於無法預測時間和地點,地震令人聞之色變;尤其是引發海嘯的超級地震,往往瞬間奪走成千上百條人命,無論南亞大海嘯、日本311震災,傷亡人數更達萬人到數十萬人;所羅門群島則於2007年4月1日發生自1900年當地有地震紀錄以來,最大規模的8.1地震,造成12公尺高的大海嘯,雖當地人口稀少,但仍奪走5、60條寶貴生命。

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

復育劣化棲地 菌根菌加速植樹造林

2015年7月9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植物長得好不好?一般人大概都會從地表上的植株狀況來判斷,但其實隱藏在地底下的根系與真菌,才是秘密關鍵。
真菌與植物間數億年來演化的共生機制,讓彼此都得到莫大好處,此機制常運用於農園藝,例如將菌根菌接種在哈密瓜上,促進經濟效益。而農委會特生中心在接種試驗中,發現菌根菌明顯改善植物生長狀況,並在惡劣環境中扮演極重要角色。研究人員將收集不同棲地、耐酸抗旱菌種,用在復育劣化棲地、提升植樹造林成效。
菌根菌孢子。(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菌根菌孢子。圖片來源:特生中心。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跨界共生  環境惡劣也不怕

九二一大地震曾造成九九峰大規模崩塌,原有植群隨土層滑動崩落,稜線成了不毛之地,土壤結構更因陽光直射,含水率低而劣化;該不該造林復育雖有爭執,不過由林務局補植的烏心石、台灣櫸生長不佳,非人為種植的二葉松卻能自然長成;而大屯火山群噴氣口200公尺內,植物無法生存,第一線植被白背芒卻能迎風搖曳。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陽明山國家公園勿餵食 流浪動物也不例外

2015年7月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國家公園裡的遊盪動物,該怎麼管理才能達到國家賦予的保育任務?最近陽管處預告新修訂的公告禁止事項,增訂「禁止餵食遊蕩動物」,卻招來「只管野生動物保育,不管流浪動物死活」的批評。對此,陽管處回應,餵食流浪動物已逐漸改變棲地型態及野生動物生存,必須正視;雖禁止餵食,但陽管處將針對園區內的遊蕩動物進行救援安置。
陽明山流浪犬。圖片提供:陽管處。
陽明山流浪犬。圖片提供:陽管處。

國家公園成棄養樂園 影響生態食物鏈

依據《國家公園法》,國家公園存在的目的是永續保育國家特殊景觀、生態系統,保存生物多樣性及文化多元性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並得依據同法第13條第8項,公告禁止事項。
陽管處現行禁止事項為2002年所公告,最近於6月25日預告6項修正事項,其中,第7點增訂禁止餵食遊蕩動物。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溼地列傳】劣化棲地復育 沉淪中的國土保育契機

【溼地列傳】之五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由草澤、池塘、魚塭、溝渠以及部份休耕農田所組成,豐富的自然資源,從聚集的水鳥可見一斑;沿著海邊慢速車行,即便是候鳥陸續遷徙到北邊國家的3月,鳥況仍然熱鬧非凡,數十種鳥類風采,盡收眼底;這片100多公頃的土地,曾經桑海難為田,如今已成為鳥類與魚蝦貝類群集的濕樂園。
由草澤、池塘、魚塭、溝渠以及部份休耕農田所組成的成龍溼地。
由草澤、池塘、魚塭、溝渠以及部份休耕農田所組成的成龍溼地。

海水倒灌 農地休兵

過去以農耕為主的農家,因1986年8月遭受韋恩颱風侵襲,1996年7月又遭賀伯颱風侵襲,低窪農地20年來積水不退,只能廢耕或轉而利用地形養殖。由於自然環境豐富健康,提供烏魚子、文蛤、白蝦、鰻魚、龍鬚菜、台灣鯛等養殖業基地,將健康純淨的漁産食物銷售給全台民眾,正是成龍人引以為傲之處。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大故宮現勘環委缺席 居民質疑違法要緩辦公聽會

2015年7月6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由故宮博物院主導的「大故宮計畫」,經2013年底環委審查決議,需二階環評審查,開發單位極力踐行環評程序。繼6月27日現勘,上週六(4日)舉辦公聽會,由於現勘時,環評委員出席數掛零,居民質疑違反環評法意旨,要求補正現勘程序再開公聽會,現場言辭交鋒猛烈,主持人故宮副院長周筑昆獨排眾議走完程序,民眾怒批「霸王硬上弓」。
大故宮計畫將開發2.2公頃,樓地板面積高達45000坪。
大故宮計畫將開發2.2公頃,樓地板面積高達45000坪。攝影:廖靜蕙。
對於民眾表示進入二階是因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更加慎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周筑昆反駁,大故宮從2011年就開始推動寫計畫,卻因民眾反對「莫名其妙」的進入二階審查,不是因為對環境有重大影響。
雖然現場民眾高喊程序問題,故宮代表仍堅持己見,數十位民眾因此退席。民間律師表示,若主席仍執意進行,應於會議記錄現場民眾已針對程序問題提出異議。環保署代表也指出,目的主管機關(故宮博物院)的處理方式,是環評審查的要項。

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漠視農村文化地景死去 吵醒穿山甲又如何?

相傳台中南屯在人類尚未開墾農地之前,曾是百獸生活之地,隨著拓墾行為,大多數野生動物都生活不下去而消失,只有穴居的「鯪鯉」(穿山甲的台語)活下來了。但是穿山甲很愛睏,冬天入睡之後,往往天氣熱了還在睡,農民認為這樣收成不好,於是敲打鍋碗瓢盆,穿木屐踩踏地面,想方設法叫醒嗜睡的穿山甲,祈願五穀豐收,並逐漸流傳成端午節「穿柴屐趲鯪鯉」的活動。
農地上,違法廠房林立。攝影:廖靜蕙
文創徒具形式  
到底何時開始形成這個典故,眾說紛紜。不過可知南屯還叫做「犁頭店」時,就有這個活動,逐漸成為區域特色文化。犁頭店指的是傳統農業社會販售各項犁頭、鐮刀等農業器具的商店;當地稱為犁頭店,代表的是農業產業發達的社會。至今南屯部分區域仍保持著黑瓦屋、農田、雞犬相聞,完整的農村樣式。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上網」防猴奏效 「猴采桃」飽含環境關懷

2015年7月3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猴采桃Logo。圖片提供:臺灣博物館。
「猴采桃」識別標章。圖片提供:臺博館。
來自花蓮秀林洛韶、新白楊綠保農園,猴子吃不完好吃的水蜜桃,現在輪到人類享用。
以猴子命名的「猴采桃」,周末將於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田裡有腳印」市集亮相,邀請民眾嘗鮮,採買健康、甜滋滋的水蜜桃,除了鼓勵與自然共生的農法,還能聽聽3位農民如何與猴子鬥智的心路歷程。

農產關係生物多樣性  果園也能成森林

去(2014)年12月台博館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動「田裡有腳印」市集,提供綠保、有機以及友善環境農法的農產品銷售管道。
台博館副館長林華慶表示,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育息息相關,我們餐桌上的食物,生產過程會對野生動物造成影響。他說:「支持有機不只是為自己的健康,也不只是零檢出,而是為了環境永續;農法中任何決定,都對生態系產生影響,這是市集想與消費者溝通的概念。」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台中市地重劃 上萬人流離失所 民間籲修法保障居住正義

2015年7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整理報導
自2004年開始,舊台中市進行1437公頃市地重劃,造成數萬居民被迫拆除家園,不僅迫害居住權,更導致貧富差距擴大、製造社會弱勢等負面後果。
台中數十個公民團體到市府抗議重劃造成迫遷,要求修法。(圖片來源:台中都市田調團)
台中數十個公民團體到市府抗議重劃造成迫遷,要求修法。(圖片來源:台中都市田調團)授權方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4年前一紙來自規劃公司的通知,原本熟悉的社區,變成「台中市重劃區單元8」,社區59戶居民才得知家園即將被重劃,從此走上陳情自力救濟之路,最後幸得以完整保留家園。居民羅先生說,許多人辛苦一輩子也只為了一個家,市地重劃自治條例應盡速制定,保障人民權益。

都市農耕水資源解決方案 水百合、多寶格報到!

2015年7月2日新竹訊,廖靜蕙報導
新竹縣政府釋出竹北高鐵附近6.3公頃空氣品質區,委託梧桐基金會打造全民參與的食物森林基地,但是廣袤的土地水源哪裡來?為了解決都市中農耕用水,由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學生設計的多面體集雨棚「多寶格」與「水百合」,透過參與式及公開設計,有望解決水資源難題!
多寶格製作團隊。(圖片來源:梧桐基金會)
多寶格製作團隊。(圖片來源:梧桐基金會)授權方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向大自然學習收集雨水

由竹子形成的葉脈,配上防水布形成的葉片,有如百合花,迎風搖曳。名為「水百合」的垂直集雨裝置,一座座散落在森林中,利用開闔的花瓣收集雨水,為圍繞在它周圍的植栽預備水源,乾旱時也不怕;只要替換質材,也能提供遮陰,因此,不同日照條件的植栽都可使用水百合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