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管理漏洞堵不住「血象牙」 環團籲禁絕境內買賣

2016年11月3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晶瑩剔透的象牙製品看似美麗,背後卻是以大象的生命換來。因人類競奢索求象牙,再加上棲地國特殊的社會處境,獵捕大象成為強大的經濟誘因。
不讓大象因我們而亡,昨(29)由立委及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台灣社會別再買賣象牙,並需制定營利性象牙買賣落日條款。立委黃偉哲表示,台灣不買賣「血象牙」,更不要成為象牙市場的日不落國。
立委黃偉哲及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要求防堵境內象牙買賣漏洞。攝影:廖靜蕙

大象保育需再進一步:杜絕境內買賣

台灣象牙仍存在境內買賣。台灣1995年起雖已管制象牙輸出入,並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24條規定,商業目的新品象牙禁止輸出入,卻存在兩個例外:一為私人持有的象牙,向政府登記即可合法擁有;其次,1995年立法之前庫存的象牙,商家經與政府申請許可即可販售。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保存里山更進一步 林務局加入IPSI分享台灣經驗

2016年11月28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執行委員會(IPSI),於本月第11次委員會議上接受農委會林務局申請案,以建立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獲得認同成為會員。里山倡議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學者期許TPSI為台灣里山倡議本土論述開啟一扇窗,並與全球分享台灣的里山經驗。

建構台灣本土里山論述  「TPSI」受國際關注

農委會林務局表示,台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aiwan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TPSI)是借鏡國際里山倡議及其夥伴關係網絡之運作架構,與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研究團隊合作,透過整合性計畫建立,邀請相關公部門、學術和試驗研究機構、社區和民間團體等實務工作者相關組織、綠色企業等參與台灣里山倡議相關工作,提出未來推動台灣里山倡議的整體策略架構。
李光中表示,「TPSI」結合林務局過去推動水梯田、濕地生態復育的案例為核心,
邀請近年來致力里山倡議,或以實踐里山倡議為目標,以及一些不知道里山倡議,卻做著類似事情的社區或社群等組織加入。
他接著解釋,社區組織是指在特定農漁山村範圍的部落或社區發展協會,有些則是民間團體、學術和試驗研究單位與社區共同協作;社群網絡則如慈心基金會,不限於特定區域,而是以綠色保育標章、有機的理念與作法,與志同道合的社群網絡來實踐和推廣;個人或家庭農場等單位,目前還不是重點邀請對象。
國際間自2010年推動里山倡議,只有日本傾國家之力,於2013年建立國家層級的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有組織地推動里山里地里海的保全活用,TPSI是全球第二個案例推動全國性里山倡議網絡的案例,也在2016年「里山倡議機制」(The Satoyama Development Mechanism, SDM)脫穎而出,獲得1萬美金經費贊助;這是繼2013年「舞鶴茶園地景」、2014年「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之後,再度獲得關注,預計明年於IPSI平台發表。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中油天然氣站恐毀千年藻礁 學者籲保留珍貴古氣候線索

2016年11月2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為了兌現2025年非核家園支票,中油公司宣布於觀塘工業區投資興建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然而令桃園在地團體憂心的是,一旦開發,將完全活埋大潭里超過120公頃的藻礁海岸。對此,學者表示,藻礁是研究台灣周邊環境歷史的重要素材,是了解台灣氣候變遷重要線索,無論死活都很重要。

非核家園進行式: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在觀塘

桃園在地聯盟指出,初期工程將填海造陸77.2公頃,若完整開發,要填海造陸230公頃,大潭里超過120公頃的藻礁海岸不復存。

桃園當地團體在大潭電廠外海記錄到礁體上長有軟珊瑚的情況,十分珍貴。圖片來源:桃園在地聯盟。
非核家園和天然氣供應何時變得密不可分?中油表示,政府相關部門雖已積極推展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但仍需遞補核電機組除役後之電量;而火力發電會產生PM2.5高碳排、高污染。因此在再生/綠色能源能遞補電量供應前,天然氣發電便成優先選擇。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沒有野生動物何來狩獵? 顏聖紘:維護獵場需跨領域合作

2016年11月21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前言:由動物當代思潮讀書會策劃、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支持的「窩講堂」,昨(20日)以「荒野中的救贖:邁向原住民狩獵與動物保護的衡平」,邀請學者專家就狩獵議題演說,以下根據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演講內容整理。
前恆春鎮代郭榮華最近發起「廢止墾丁國家公園改制國家風景區」連署請願,要求退出國家公園,只是如此一來,可能影響魯凱族狩獵權益。「當恆春鎮都成為墾丁大街,還有野生動物可以讓魯凱族行使狩獵文化嗎?」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說,狩獵議題不該侷限狩獵行為的討論,獵場維護管理更重要,否則失去獵物的獵場,將使得狩獵除罪化失去實質意義。

自然環境是連續的  政策治理卻是斷裂的

提到狩獵議題,社會大眾立刻聯想到原住民,但顏聖紘以生物多樣性學者立場主張,狩獵議題應超越族裔,以行為來討論,並將漁獵行為等同視之;而狩獵牽涉層面複雜,也絕非《野生動物保育法》、《國家公園法》修法就能解決。
談狩獵議題,應一併討論漁業行為。圖為底拖刺網影響海洋生態。攝影:鄭明修;圖片來源:台灣珊瑚礁學會。
「如果沒有良好的棲地,就不會有野生動物的存在。」他舉沿海捕魚,不能只捕魚,卻不保護棲地環境。棲地環境不好,即使放魚礁吸引魚群來,也只是利用人工製造魚很多的假象。然而,沿海環境的管理牽涉從陸地、河川到海洋的管理單位,不會只是漁業署的事。

2016年11月14日 星期一

復育國土再造森林 東勢處長李炎壽:專業人才是關鍵

採種的意義(下)——以專業服務造林

2016年11月14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年復一年採種,培養技術人員,以及高海拔殼斗科育苗技術,打破過去造林樹種,殼斗科只有青剛櫟的選項,而且不分海拔區位一視同仁的刻板行為。
「採種育苗攸關造林能不能成功。」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處長李炎壽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國有林保安林須小區域、適應性經營,也就是適地適種,並以優質種原為起點,為國土保安打開大門。其中的關鍵更掌握在學有專長的林業人手上,到現場發揮專長,將林區的管理帶上軌道。
具備幹通圓直的母樹,才能生出優良的後代。攝影:廖靜蕙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用生命換來種子 巡山員孫嘉祥:看到小樹死去總是心痛

採種的意義(中)——採種人的眼淚

2016年11月12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前言:為了復育國土,東勢處在梨山地區收回的菜地、果園造林,但跟平地造林大相逕庭,要將高山優質樹種種回來,菁英盡出以「人工採種」採種原育苗。昨天本報介紹了高山優勢種如何在劣地上扎根生存,今天則是深入介紹整個復育森林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採種、播種的過程又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和故事?請見今日報導。
11月中旬,梨山地區海拔2209公尺,任職於東勢林管處的孫嘉祥與黃仲維,一早就帶著裝備、開著小貨卡展開行程。今天他們將再度有求於母樹,從她身上取種,如果順利的話,明年春天就會下種,幾個月後,她的子代將回到另一片廣闊的土地奮鬥求生。

採種人:具備植物知識又不怕爬高

雖然天氣冷得讓人打哆嗦,卻是適合殼斗科採種的好日子。到了母樹下,他們先觀察地上落果的成熟度,這是決定能不能採種的關鍵;若是落果多、又呈自然開裂,就表示果實夠成熟,可以上樹採種!
採種大師孫嘉祥是泰雅族人,從小跟著父親爬樹採種,加入東勢處巡山員後,偶然機會貢獻所長。攝影:廖靜蕙
無論是收集母樹下的種子,或爬到樹梢採種,都一樣重要;掉落地下的果實,成熟度又更好。不過,上樹採種效率更佳。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梨山菜地如何變森林? 高山造林全靠「採種」真工夫

採種的意義(上)-優勢種PK劣化地

2016年11月11日台中訊,廖靜蕙報導
鬱閉森林中的樹種為了傳宗接代,常須借助風力、昆蟲、鳥類、飛鼠、猴子,甚至山豬一臂之力,散播到遠處。為了造林地復育,人類也扮演起媒介。東勢林區管理處為了梨山地區收回的菜地、果園造林,藉由採種技術,邀請周邊優勢樹種來造林地,一起守護國土。
每年秋冬時期,是殼斗科樹種結實落果的季節,位於2200公尺海拔的殼斗科大多處於歉年,反而是過去幾年不易覓得的長尾尖葉櫧難得的豐年,最後一批果實就要成熟落地,東勢林管處的採種工作也接近尾聲,採完這一批,就得等明年了。
林務局過去採種的工作大多外包,雖有嚴格的技術規範,現場也都有監工,但是一些高海拔樹種因區位險峻、得爬很高的樹才能採到種原,再加上整體採種市場與技術也因工作性質傳承不易,獲利不彰面臨凋敝,更顯困窘。
高海拔適合殼斗科成長,長尾尖葉櫧尤其是梨山一帶優勢物種。圖為果實。攝影:廖靜蕙
東勢林區管理處這幾年則於處長令下,由管處同仁發展採種、育苗工作,至今已累積八種樹種的採集經驗,並撫育成苗,陸續種回梨山一帶收回的造林地,並且持續監測成長狀況,希望能為高海拔樹種留下優良樹種的族群及基因。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傳遞「植物の優」 台北植物園120年保種續航

2016年11月10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植物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食衣住行幾乎脫離不了它,農業也以植物為基礎,提供人類生存所需。作為植物的博物館,台北植物園從1896年1月6日,由當時台灣總督府民政局殖產部在小南門外設立苗圃起步,歷經120年,以植物種數全球排名第27名屹立不倒,未來更將擔綱方舟任務,為留存台灣保命種原續航。
農委會主委曹啟鴻在5日「台北植物園120週年紀念國際研討會」致詞指出,見證台北植物園120年感到榮幸,台北植物園從日治時代奠基至今,有許多專家投入心血。植物園作為領頭羊引領風騷,面對氣候變遷更顯重要性。一方面傳統文化的「草芥」,視植物為沒有價值的,這使得植物保育備感辛苦。「植物園是寶貴的基地,各地小型的植物園有如小方舟,而這些小方舟必須構成綿密的植物網。」他勉勵更多有理想的人投入,不但固守國內,也要跟上世界潮流。
台北植物園歷經兩甲子,在都市計畫夾擊下腹地越來越限縮,仍忍辱負重,物種數全球植物園排名27。圖片來源:林試所提供

走過兩甲子 台北植物園延續植物知識更勝公園

「一座完整的植物園,必須能夠以植物學名標示其蒐藏、繁殖、展示植物。」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董景生指出,儘管有植物之處就提供了民眾休閒場域,但是植物園與其他同樣有很多植物的花園、公園仍有區別。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吃逃難菜、遊坑洞 荖濃溪「輕旅行」化砂石為轉機

2016年11月7日屏東、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由荖濃溪畔的「滇緬四村」[1]居民組成的「荖濃溪國雷巡守隊」,5日正式成立;昨(6日)更首度以家園特色--坑洞砂石場號召,邀請民眾循著荖濃溪認識多年前安置於此的滇緬軍兵家眷文化的燦爛,以及砂石利益帶來的糾葛與哀愁。他們希望透過更多人認識他們的處境,將砂石帶來的破壞,止跌停損,進而化為轉機。
泰緬四村就在荖濃溪畔,砂石量多質優,成了盜採天堂,居民成立巡守隊,希望能為違規行為踩剎車。攝影:廖靜蕙。
巡守隊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守護坑洞家園不再遭有害廢棄物填充,土地不再淪為不肖業者覬覦的砂石法外之地。

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

為降低衝擊石虎族群 三義外環道提修正選項

2016年11月5日苗栗訊,廖靜蕙報導
苗栗三義木雕街以及兩家知名麵店,每逢假日便湧入觀光人潮,公路總局為了減少木雕街觀光壅塞,規劃興建台13線三義外環道,但此案卻因可能縮減石虎棲地而備受社會關注。
交通部公路總局研擬可行性評估後,提出幾項方案,並主動舉辦地方說明會。三項方案包括:維持原規劃路線,但縮減道路寬度的方案1A高架橋樑、1B隧道,路線長度8,517公尺,總徵收用地116,604平方公尺,工程經費面26.82億元;方案1A需辦理環境影響差異分析。
台13線外環道因損及石虎棲地而備受爭議,如何保全僅剩的石虎,讓牠們繼續在森林悠遊?圖為林家蔚先生的「石虎森林」。圖片來源:林務局。

2016年11月4日 星期五

「哪啊哪啊~」的里山智慧 神去村真實版:永續林業是對抗血汗木材之道

2016年11月4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前言:本報於2日介紹了日本為了保存生物多樣性里山里地,在有限的經費下,挑出500個值得保存的里山挹注資源,速水林業即是其中一例。他的森林種出來的林木,取得FSC認證,不但日本重要建築取材於此,更提供國際會議各項木製產品。一向被台灣社會視為洪水猛獸的伐木,是如何兼顧土地、自然生態,成為可永續的產業、並被日本政府認可為值得保存的里山呢?以下是速水林業主速水亨先生的演講內容,大漢技術學院休閒事業經營系副教授游麗方擔任翻譯。
日本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那個美不勝收、令人嚮往的森林,說明里山何以值得保存給下世代。這座森林以及故事拍攝所在地速水林場,即獲選環境省「生物多樣性里山里地」,林場主人速水亨近日訪台分享林業經營經驗,他說,成長千百年的樹木,一瞬間被人類取用,因此應慎重、顧及永續;不只是使用木材,還要想到背後對輸出國原始林及社會結構的破壞。

日本里山速水林業主速水亨走訪台灣人工林。攝影:廖靜蕙

江戶時代耗損林木 為減緩溫室氣體大造林

日本國土約67%是森林,約2千5百萬公頃,現在看起來覆蓋率良好,卻曾有過一段黑暗的過去。日本在江戶時代,曾因鎖國政策,高度仰賴森林,而大量砍伐林木,包括建築完全木造,公共設施,如橋樑、上下水道,所有建材也都來自木材;開墾土地使用的測量工具、農具,甚至能源,全都仰賴木材;除了木頭還需茅草,山裡面很多茅草園,估計使用了250年的自然資源,是犧牲里山養活的時代。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保證不受開發滋擾 日本「里山500選」替子孫存下自然資本

2016年11月2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前言:本報曾於9月22日於〈我們是靠山海吃飯的人! 來看日本重拾「里山資本」的永續利用之道〉一文介紹日本里山500選的做法,10月則有東華大學透過林務局委託執行的里山倡議計畫,邀請日本環境省自然環境局自然環境計畫課里地里山保全專門官長野和明(NAGANO Kazuaki),介紹日本政府生物多樣性里山里地保存計畫;本文依據長野和明演講內容撰寫,並以「里山」[1]統稱「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s and seascapes,SEPLS)。
聯合國以「里山倡議」提出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之道,除了喚起台灣社會念舊復刻的情懷,更重要的意涵在於關切生物多樣性衰退,造成的生態系服務停擺的威脅。日本更為了挽回生物多樣性以及重返里山生活、減少環境負擔,發展成國家戰略。
他們視里山為維繫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定位里山為「給下世代自然環境應保全的重要位置」,並以「生物多樣性里山里地保存計畫」選拔出500個深具里山價值的地點保存。對於仍處於開發與保育拉扯的台灣,或能重新思考箇中底蘊。

台灣苗栗苑裡的石虎田,鑲嵌在次山林、丘陵之間,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攝影:廖靜蕙
日本從平成14(2002)年開始進行生物多樣性的里山里地評選,目的為保全生物多樣性,及探討里山因人類活動改變所產生的危機,將之視為「第二次危機」,並以「生物多樣性國家戰略和行動計畫(NBSAP)」,著手進行的相關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