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哨兵之歌】避冬好去處 走訪小琉球人文風景 讓潮間帶喘口氣

冬日的小琉球氣候依舊和煦,一早出門,戶外穿著薄長衣,仍讓陽光微微逼出汗。騎著機車環島漫遊,不時遇到三五成群或倆倆成雙的遊客,錯身而過。旅店的員工說,這個季節是淡季,旅客明顯的少,卻舒服得讓人流連忘返。
環島公路隨時都可以停下來觀賞海岸線,一些地方也設置涼亭、賞景台,機車停在一邊就可以靠近海岸眺望,或坐下來休息。
溫暖的氣候,即使是冬日,仍吸引不少從本島遊客前來浮潛或航行獨木舟,懸崖上垂釣,騎單車、機車,甚至步行的人不在少數,尤其這個季節屬於旅遊淡季,沒有絡繹不絕的遊客無論街道或海邊更是舒服。

面向大海垂釣的人。攝影:廖靜蕙

杉福漁港準備下海的獨木舟。攝影:廖靜蕙

迷路在小村 一窺琉球風情

小琉球正確的稱呼是琉球嶼,位於高屏溪口之西南側,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約1萬2千多人。遊客通常在碼頭就能租到機車、電動腳踏車,接著帶著行李前往民宿或直接展開環島之旅。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成立國家自然公園好不好? 美濃居民:從長計議、先感受好處再說!

2016年12月19日高雄訊,廖靜蕙報導
濃山林怎樣保護最好?2013年由美濃愛鄉協進會發起全國連署,倡議劃設國家自然公園,這幾年在當地引發不同看法。16日壽山處再度召開民眾溝通座談會,美濃居民溫仲良細說從頭,原期待國家自然公園能為鄉村地區的發展開創格局,也得到共識;但在意見溝通不足下急著送案,使得地方上意見分歧。
他建議從長計議,先讓民眾感受保育的好處,再談成立國家自然公園。

黃蝶翠谷雙溪母樹林,保有重要的熱帶雨林種原。圖文:廖靜蕙

溫仲良:讓居民有感、有共識再評估

濃農村田野學會常務理事溫仲良表示,地方上一開始賦予國家自然公園相當大的期望,期以國家公園分區管理的模式,落實保育、區域土地發展的願景,為鄉村、非都市土地的發展尋找出路。這件事情絕非一蹴可及,過程中,讓居民慢慢理解,等待時機成熟,水到渠成再談劃設國家自然公園,並讓美濃成為鄉村發展的模範。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讓農業成為有故事的產業! 花蓮場加入IPSI不忘有機初衷

2016年12月14日花蓮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今年7月,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功加入IPSI,成為台灣第一個加入的政府部門會員,他們所發表「水田生物多樣性新指標-綠色保育創新價值」個案研究,獲得IPSI秘書處肯定,視為撰寫模範,是各會員參考範本。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1985年就開始推有機農業,場長黃鵬表示,友善環境的有機、生態農業必須照顧農民生計,更要放大格局關懷環境,勿忘初衷。

比有機更進一步 農改場推有機不忘初衷

提到花蓮農改場加入IPSI(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並非一蹴而成,而是經過多年的認識之後做成的決定。黃鵬說,2011年場裡即邀請東華大學李光中教授講解里山倡議的精神,慢慢讓場裡同仁熟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黃鵬去年在國際研討會致詞。圖片來源:花蓮農改場
去(2015)年花蓮場更舉辦「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邀請日本里山倡議秘書處的人前來,這些國際專家鼓勵花蓮場加入里山倡議會員。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山海戀曲】楠梓仙溪溯源 潔淨水源孕育豐富部落文化

「人在大自然看到有水流動,會有安心與愉快的感覺,河川是自然與水之間重要的連結。」在日本研究多摩川源流40年的中村文明這麼說。源流研究從河川源頭所在地的森林,沿著河流追溯沿途聚落和河川的關係。台灣有著同樣豐富迷人的河川,其中之一,是發源於玉山的楠梓仙溪,在與荖濃溪會合成為高屏溪之前,沿途發生的故事,絕對不容錯過。


楠梓仙溪溯源,海拔1900公尺林務局編定為嘉義林管處玉山事業區第24~26林班地。攝影:廖靜蕙

楠梓仙溪溯源 原來源頭這麼乾淨

楠梓仙溪的源頭處,位於海拔2200公尺,湍急冷冽的溪流中甚至沒有魚,一直要到那瑪夏區,人們開始注意到台灣原生淡水魚多麼活力充沛的生活著,並為這豐富的自然養分舉辦祭典。到了漢人聚落,成了口中的旗山溪,並以過去友善環境的河川整治工法與旗山溪潔淨水源為傲。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森林水鄉】動態地景水漾森林 有景觀有濕地生態真豐富

早晨七點多鐘,水漾森林露水消退,陽光灑滿水面,逼退昨夜穿著的厚衣物。藪鳥、繡眼畫眉、青背山雀等群鳥的叫聲此起彼落。以鳥叫聲為伴,沿著湖邊環視水漾森林,一路走到出水口,嘉義林區管理處阿里山工作站主任賴龍輝指出擋住出水口的岩壁,解釋堰塞湖沒有潰堤的可能因素。
堰塞湖大多是臨時形成的脆弱的水塘,最擔心潰堤造成中下游聚落災害,因此必須長期監測。水漾森林面積約6公頃,出水口因有岩盤阻擋,評估後認定暫時不會因潰堤影響豐山村。

水漾森林出水口兩岸有堅固的岩盤,監測評估暫無潰堤影醒中下游聚落的疑慮。攝影:廖靜蕙

水漾森林之路 小心枯倒柳杉

水漾森林的形成是造林後,發生崩塌無意間形成的巧合。921地震時,土石坍方阻斷了石鼓盤溪上游野溪形成堰塞湖,原本只是單純的柳杉人工林一夕變色。被水浸困的柳杉逐漸死亡, 水面上林立的枯木經紫外線照射白化,加上霧林帶雲霧繚繞,形成淒美的景色,觸動旅人的心境。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草地明珠」環頸雉退無可退 保育團體結護生合力「網」救

2016年12月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前言:近年來因宗教團體不當放生,造成動物無法適應新環境大量死亡,又因放錯地點衍生難題,使得放生一詞蒙塵。其實放生立意良善,歸根究底,放生者的慈悲少了知識與智慧是主要原因。
上週五(2日)由福智佛教基金會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共同舉辦的「護生與環境永續論壇」,邀請12位講者,分享各種兼備保育、護生的實踐成果,其中「人雉平安」一講更提供解決飛安的多贏策略,本報導即依據其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為了飛航安全,機場常以鳥網、擊斃飛鳥作為預防鳥擊的措施。今年1~10月共計157次鳥擊事件,其他遭到散彈槍擊斃或誤上鳥網死亡的野鳥更是不計其數,其中不乏族群數日益稀少的鳥種。僧伽基金會為了保育台灣僅存基因最純的環頸雉,與民間團體、軍方、政府,合作發展了一項兼顧保育、飛安的計畫,半年來解救77隻野鳥,為瀕絕環頸雉留存生機。
環頸雉
環頸雉。圖片來源:Hiyashi Haka。(CC BY-NC-SA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