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草地明珠」環頸雉退無可退 保育團體結護生合力「網」救

2016年12月5日台北訊,廖靜蕙報導
※前言:近年來因宗教團體不當放生,造成動物無法適應新環境大量死亡,又因放錯地點衍生難題,使得放生一詞蒙塵。其實放生立意良善,歸根究底,放生者的慈悲少了知識與智慧是主要原因。
上週五(2日)由福智佛教基金會與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共同舉辦的「護生與環境永續論壇」,邀請12位講者,分享各種兼備保育、護生的實踐成果,其中「人雉平安」一講更提供解決飛安的多贏策略,本報導即依據其演講內容整理而成。
為了飛航安全,機場常以鳥網、擊斃飛鳥作為預防鳥擊的措施。今年1~10月共計157次鳥擊事件,其他遭到散彈槍擊斃或誤上鳥網死亡的野鳥更是不計其數,其中不乏族群數日益稀少的鳥種。僧伽基金會為了保育台灣僅存基因最純的環頸雉,與民間團體、軍方、政府,合作發展了一項兼顧保育、飛安的計畫,半年來解救77隻野鳥,為瀕絕環頸雉留存生機。
環頸雉
環頸雉。圖片來源:Hiyashi Haka。(CC BY-NC-SA 2.0)

瀕危草地明珠 棲身清泉崗

提到環頸雉,讓人聯想到農損,其實,環頸雉並不如想像中的多。台灣原生雉雞有三種,分別為分布於中高海拔的台灣帝雉Syrmaticus mikado、藍腹鷴Lophura swinhoii,兩者皆為台灣特有種;低海拔則為有「草地明珠」之稱的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
環頸雉由於與人類生活空間重疊度高,干擾與衝突不斷,全台基因最純的族群棲身於由國防部管制的清泉崗機場,然而隨著機場擴建,恐怕得再搬家或消失。
南投林管處技正林國彰說明,環頸雉雖廣泛分布於溫帶亞洲到東南歐之間,但是分布在台灣的環頸雉屬於灰腰雉群中的特有亞種(P. c. formosanus),原屬於台灣生物多樣性重要資產,卻由於與引入的外來種高麗雉雜交,基因汙染十分普遍。
根據屏科大教授陳美惠2003年研究,全台最純的族群落在清泉崗機場。2006年林務局出版的書籍也強調其重要性;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灣鳥類紅皮書」草案中,即將環頸雉和其他五種鳥類,列入和哺乳類動物白海豚同樣的「極度瀕臨絕種」(CR)等級。
大肚山原是環頸雉重要的棲息環境,卻因開發而支離破碎,過去穩定的族群棲地皆已消失,其中環頸雉族群數量最大之處,現為清水休息站。
清泉崗機場由於軍方管制,惠及這群逐漸稀少的環頸雉,目前推估族群數量約10~25對左右;卻又因飛安管制,因中網、槍擊或撞機死亡的環頸雉,每年以三~八隻的速度消失。
中網死亡的環頸雉。圖片來源: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桃機不爭氣 清泉崗要擴建

台中清泉崗機場原為軍用機場,近年來隨著桃園機場狀況百出,政府將民航任務轉向清泉崗,使得清泉崗機場的角色日益吃重。
今年3月動工的機場跑道擴建,再度限縮環頸雉族群,保育團體認為,若不提出有效的保育方案,有可能幾年內消失。
環頸雉貴為台灣生物多樣性的資產,然而飛航安全中,防制鳥擊帶來的風險,是交通部民航局的重點工作。依據《民用航空法第34條,或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對於危及飛航安全以及人身財產的野生動物,可合法宰殺。
今年1~10月最新資料顯示,台灣機場光是鳥擊就有157次,當飛機與飛鳥發生衝突,最後犧牲的都是鳥類生命。機場防護安全的對策是架設鳥網或以散彈槍擊斃飛鳥。密密麻麻的鳥網,形成野鳥經年累月24小時無休的陷阱。2014、2015年都曾發生環頸雉鳥擊,更曾因撞及空軍一號,而由軍方下達撲殺令。
撞機死亡的環頸雉。圖片來源: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但是人的智慧只能停留在法律的規定嗎?能不能採取更有智慧的方式處理?」當他將這個故事說給僧伽醫護基金會的慧明師父聽,並提出這個問題時,獲得法師全力支持;隨後在基金會支持下,結合台中當地保育團體,發展這項計畫兼顧保育、生命權以及飛安的計畫。
軍方知道這項計畫之後,也從善如流予以支持。林國彰說,軍方以及民航局都是基於國家賦予的責任與義務,必須撲殺危及航安的野生動物,若有好的、兼顧多贏的方法,都非常樂於支持。

實踐放生真諦 環頸雉打開保護傘

林國彰說,這項計畫沒有高深的學問,一開始是調查環頸雉族群在哪裡,並以捕捉代替射殺,並將捕捉鳥隻拍照、測量紀錄後,上環,由研究人員擇定合適的棲地野放。
對於已經被捕捉、掛網的個體以最快的速度搶救下來,若不在第一時間現身搶救,可能因脫水死亡。只要有飛禽中鳥網,第一時間就去搶救,救一隻算一隻。
救下來之後進行移地野放,這與一般野生動物救傷後,選擇原地野放不同,但這裡的鳥類不適合,因此必須移地野放。
今年預定執行針對契農的宣導,若在農忙期間發現環頸的窩、卵,經通知航務人員,並在專業人員鑑定確認為環頸雉蛋後,以每枚蛋200元獎勵通報保護環頸雉蛋的農民。這些確定為「正在孵蛋」的窩卵,將由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帶回進行人工孵化與飼養。
這些獲救的鳥類野放前,由宗教團體進行祈福,期待野放後有機會茁壯,為野生族群貢獻力量。他們以此作為實踐積極護/救生、智慧放生的行動。
「只要能力可及,一定救援!」林國彰解釋,這項計畫雖以環頸雉為故事主角,然而,環頸雉有如扮演保護傘,一些伴隨著牠的鳥種及野生動物,也能獲得救援與保護。計畫啟動至今,不到半年時間,救援的77隻鳥類,包括七隻環頸雉,以及同為瀕危的草鴞、猛禽、其他貓頭鷹、過境的遷徙鳥類,即使是家鴿也一併解救。
林國彰說,這項計畫持續進行中,目的是期待降低威脅鳥種鳥擊的風險,又能保育瀕危物種環頸雉的目的,並共創飛安、保育與宗教放生合作三贏局面,或能成為宗教界積極救生、智慧放生的模式。
草地明珠解救大隊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佛教醫護僧伽基金會
執行單位: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協辦單位: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空軍第427聯隊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臺中市政府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沒有留言: